【摘要】:數學是對生活的一種發現和創造,與生活是相生相伴的關系。數學是一門要求比較嚴格的復雜性學科,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模式和智力水平就沒有發育完全,如果數學教學脫離了生活的本真,不利于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和認知。要堅持數學教學生活化,通過創造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數學緊貼生活實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教學的現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原因和對策,以期提高小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傳統的數學教育重在對純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將學和用分離開來。教學內容受到教材的限制,滯后于現實生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1]。新課改后,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通過將小學數學和生活結合的方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增加小學生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之中。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位置顛倒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地位是權威性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會占用一整節課的時間講述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的聽,這種情況嚴重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小學生的智力開發是相當不利的。
(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現有教學模式是一種對知識的單純的灌輸,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就是對公式的死記硬背,忽視了公式的由來,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智力水平并沒有發育完全,純理論性的知識學起來會非常的困難,嚴重降低了學習效率。
(三)題海戰術的提倡
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往往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期望學生從這些題型中總結經驗。不可否認,題海戰術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們的思維,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必要性
(一)能夠改變對數學的厭學心理
數學與生活的結合,可以讓小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我們隨時都在和數學打交道,小到個數計算,大到銀行管理[2]。給他們一個動力,從根本上扭轉小學生的厭學心理。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會引發求知欲,因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感知數學的“存在”,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做法會讓學生更加親近數學。
(二)順應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后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學方式是阻礙學生的發展的,因此需要尋求一種方式改變這種現狀,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3]。
三、推進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措施
(一)創造生活化學習情境
情景教學是搭建數學和生活的橋梁。通過創造教學情境,將一些未知、已知、探知及需要解決的矛盾糅合在一起,增加學生的親近感,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
可以通過現象情境、演繹情境、視頻圖片的使用等方式,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數學的應用能力。如在學習乘除運算時,可以在課堂上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將幾樣物品標上價格,給學生固定的錢數,讓小學生挑選物品,培養計算能力。
(二)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
語言是傳遞信息的橋梁,數學的教學就是將一堆抽象的符號通過數學語言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結合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的特點,為了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教師能否運用恰當的生活語言非常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在保證知識準確性的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對所授知識進行加工、潤色。例如,編一些簡單易記的順口溜,降低公式記憶的難度。
(三)讓小學數學知識走進現實生活
小學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在數學學習中,不僅是對課堂內教材的學習,還要將教材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在認識幾何圖形時,可以讓學生找出家里的符合幾何圖形的物件,以此來了解圖形的運用與延伸。
(四)設置生活化游戲,寓教于樂
數學長期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認真、嚴肅。這對于處于活潑好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不利的,不僅不會有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產生懼怕心理。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通過組織生活化游戲這種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方式來吸引學習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是幾乎貫穿整個學習生涯的學科,對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地位。小學數學作為整個數學體系的基石,對整個數學體系有深遠影響。因此,提高數學教學水平。現在的數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符合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發揮數學的生活化作用,就必須讓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設立數學生活化情境,采用生活化語言,貼近現實,學以致用。只有這樣,讓數學更好的為生活服務,真正達到學習數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煥彬.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237.
[2]蘇文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7):5.
[3]余長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速讀(下旬),2016,(8):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