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鮮朝先后經歷了“壬辰樓亂”、“丙丁虜亂”,戰亂引發的社會危機引起了思想界的變動,韓國哲學界的實學得以產生,并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韓國著名的史學家柳馨遠的哲學思想充分表現出“復古變革”和“經世致用”的傾向,主要存在于《磻溪隨錄》這部著作中,其中,關于改革思想的闡述較多,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理論,對后世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將對柳馨遠的改革思想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我國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柳馨遠;改革思想;實學思想
柳馨遠(1622-1673),字德夫,號播溪,生長于士大夫家庭,學于舅父李元鎮,推崇栗谷李琪。其少年時期適逢兩次胡亂,社會動蕩不安,統治階層聲稱“北伐”和“尊明大義”,卻沒有采取任何實質行動。柳馨遠出于對上層的失望,沒有步入仕途,而是隱居羅安北道的扶安縣愚播洞,從事學術研究和社會改革活動。他博覽群書,反對“空理空談”,主張學問必須有益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著有《磻溪隨錄》,從實學立場出發提出的社會改革方案,柳馨遠也被譽為朝鮮實學派的開創者。柳馨遠很少追究實學的內在含義和現實意義,更重視在改革中推行具體的實學論,主張遠離空虛的學問,崇尚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社會改革的“實際有用之學”。
柳馨遠認為“唐世均田之制亦近古意,麗祖用之以致富強”,但“唐及高麗之制,以人為本,計丁給田,故有人與田相為多寡之弊。此雖似相近,而實與古法不相合”。他根據朝鮮朝的實際情況,主張以靈活方式復行井田,“地形不必寬而制無不可,公田不必置而可為什一,采地不必設而各有其養,合于自然之理,易于今日之行”,這樣“雖不畫為井形,而井田之實俱在其中”。雖然他與黃宗羲一樣強調“民本思想”,但與黃宗羲期盼君主能秉承以人民幸福為念的道德情懷,賦予知識分子更多參政權,進而由知識分子來監督朝政,政清令明等不同,柳馨遠的“民本”強調的是解決百姓的具體問題,包括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老百姓。此外,柳馨遠還強調尊重人,主張人無貴賤之分,進一步突破了等級門第觀念,賦予了奴裨階層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平等。明朝滅亡、朝鮮朝降清后,柳馨遠開始對兵制改革傾注大量熱情。明朝兵制設想 “五十口而出一人,則其役不為重;一十戶而養一人,則其費不為難;而天下之兵滿一百二十余萬,亦不為少矣”。柳馨遠設定的兵民比例為“四頃出一人”,即四名男丁中出一人服兵役,三人供養,“四頃夫內一人為主,則三人為保夫。保夫每一人歲出米十二斗或布二匹以助之”。目的是希望士兵服役期間專心訓練,提升戰斗力,不給百姓增加經濟壓力,因此,柳馨遠的改革思想完全是從老百姓的立場出發的,受到了當時老百姓的擁躉。
在發展社會經濟方面,柳馨遠稱“工商之不可無,與士農無異”,并從稅收、關隘等方面都做出了有利于商品流通、工商業發展的規定。為了減輕社會負擔,增加勞動人口,他傾向于取締僧尼巫現。柳馨遠主張“禁僧尼”,“凡僧徒不得受田”,僧尼皆令還俗“不還俗者征贖布十匹”,“凡有公家大小役,役以僧徒”,“凡寺剎鐘鼓,皆屬公”“自今以后,令民不得出家為僧。凡為僧者,沒為奴;與子為僧徒弟者,與者受者,俱杖八十,邊遠充軍”。
在政治方面,柳馨遠不是沒看到朝鮮朝統治階層的種種問題,而是認為引發國家全面失衡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的盛行,因此,以田制改革為變革基礎,希望將土地收回國有并重新分配以解決諸多社會問題,進而擺脫當前境況,即“經界一正而萬事畢”“若不正田制,則民產終不可恒,賦役終不可均,戶口終不可明,軍伍終不可整,詞識終不可業,刑法終不可省,賄賂終不可遇,風俗終不可厚”。“公田一行,百度舉矣,貧富自定,戶口自明,軍伍自整,唯如此而后,教化可行,禮樂可興。不然,大本己紊,無復可言。”在《磻溪隨錄》中,四分之一的篇幅都在闡述田制改革,其中近半文字又為回溯歷史流脈,柳馨遠重視引述歷史先例,論證改革依據,力求使每條措施皆有理有據,因此,《磻溪隨錄》貴在改革內容之詳實與具體。
在教育方面,柳馨遠十分重視學校職能,將其視為政府良好運行的基本保障,但他強調改革學校教育職能,應突出儒學教育的普及面,并提出了完善各級教育機構,增加平民入學機會等方面的建議,主張京都設太學、道監置營學、州縣置邑學,各階層子弟皆許入學,尤其批判了朝鮮朝森嚴的等級制度,認為“鄉黨學校,乃序長幼敦風化之所,尤不可以門閥為序也”。此外,柳馨遠還直陳科舉之害,主張廢科舉,行“貢舉’,“博采鄉黨公共之論,善惡之實,明舉而會眾禮興,保任而征于久遠”。
最后,柳馨遠也重視發展工商業,由于朝鮮朝國內一直以實物交易為主,雖有東國通寶,但制作粗陋,并不通行,因此,柳馨遠希望參照明朝之法“行錢幣”,并制定了詳細的推行銅錢諸項措施。他雖未專門介紹用銀之法,但在所設定的“物貨準式”中,首先強調“以錢二百文準銀一兩,一定不易,而余皆隨其時貴賤”的標準,并將日常流通之白布、米皆按銀折算,可見,他并不反對用銀。
參考文獻:
[1][韓]柳馨遠:《播溪隨錄(卷一)》,早稻田大學藏樂浪書齋本。
[2][韓]柳馨遠:《播溪隨錄(卷二一)》,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樂浪書齋本。
[3][韓]柳馨遠:《播溪隨錄(卷二五)》,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樂浪書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