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執行檢察院是檢察機關根據工作需要,依法在監獄等監管場所集中地區設立的派出檢察院,是中國特色檢察制度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在維護刑事執行公平公正、維護罪犯合法權益、維護監管場所秩序穩定以及維護社會和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辦理了一批全國有影響的申訴案件。但同時,刑事執行檢察院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制約了刑事執行檢察院健康發展。
一、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執行檢察院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立法不完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省一級人民檢察院和縣一級人民檢察院,根據工作需要,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可以在工礦區、農墾區、林區等區域設置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而目前大部分派出檢察院采取市一級檢察院派駐,與該法律規定相沖突。另外,《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對派出檢察院規定過于原則,未對具體組織形式、是否設立檢委會及內設機構設置作出規定。
(二)檢察輔助人員發展空間不清晰。具體表現在:一是刑事執行檢察人員權力清單不具體。員額制改革后,只有少數人員遴選為檢察官,大部分檢察人員為輔助人員,但作為日常檢察監督的與罪犯談話、暫予監外執行考察、對監區的日常巡查,檢察輔助人員能否獨立完成尚不明確;二是辦案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刑事執行輔助人員參與辦理的大量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能否作為案件數量計算,如何計算尚不明確。
(三)領導體制不順暢。目前全國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有90個,部分新設立的派出院實行“院處(局)合一”模式,對本行政區域內所有監管場所的刑事執行活動進行監督,一些派出院單一對本行政區域監獄的刑罰執行活動進行監督,與派出其的市一級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存在體制不順,兩張皮現象,監督業務單一,工作沒有形成合力,監督效果不佳。
(四)內設機構設置不科學。部分派出院采用辦公室-刑事執行檢察科-派駐檢察室模式,未設置專門的職務犯罪偵查、公訴等部門,沒有突出辦案突出地位,監督中心放在大量日常執法監督上,忽視了辦案作用。
(五)檢察信息化建設滯后。部分派出院與監獄、看守所監控聯網未完成,監督效率不高。一些派出院未加強檢察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和設備采購,不能有效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偵辦案件,偵查手段落后。
二、刑事執行檢察院發展建議
(一)完善相關立法。建議及時修訂《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明確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組織形式、設立機關、職能及法律地位,為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科學分配員額檢察官名額。建議省級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調研省內各刑事執行派出院編制、辦案數量、人員結構等情況,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解決派出院員額檢察官數量偏少問題,滿足派出院辦案、日常監督等工作需要。
(三)明確檢察輔助人員業務考核標準。建議進一步明確檢察官與檢察輔助人員權力清單,對日常執法監督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辦理等方面進行細化,便于對檢察輔助人員進行業務考核。
(四)全面推行“院處(局)合一”模式。除直轄市外,派出院一般由市一級檢察院派駐,市一級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負責人與派出檢察院檢察長為同一人,對本行政區域所有監獄、看守所、強制戒毒所、強制醫療處、強制措施執行等刑事執行活動進行監督,并對《刑事訴訟法》新增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指定居所監視居住、財產刑執行、死刑執行等進行法律監督,加強辦案協調,有效整合檢察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五)建立健全相關辦案體制機制。完善派出院內設機構設置,成立專門的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公訴部門。刑事執行檢察院辦理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被監管人員死亡檢察等案件,應當納入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加強管理和全程監督。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派駐檢察室與刑罰執行機關監控聯網工作,推進減刑假釋網上辦案平臺建設,并納入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借助話單分析、電子取證等新技術,查辦刑事執行活動中發現的職務犯罪案件,進一步提高偵查工作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