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很多基層法院由于編制和財政的原因都沒有按要求配備司法警察力量。同時,頒布實行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條例又明確了司法警察需承擔法院機關警衛職責,而如何發揮司法警察在處理上訪案件中的警衛作用是機關警衛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如果司法警察真正履行其警衛職責,那法院能更好的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且能夠更有效的完成處理上訪案件工作,使法院審判工作正常并順利進行。本文擬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衛職責作一探討。
(一)司法警察處置上訪案件的警衛職責的法律依據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個獨立警種,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一支人民法院直接領導和管理的準軍事化武裝力量,是人民法院實施國家強制力的最直接、最具體的執行者,它擔負著值庭、看管、警衛等職能。
我國《警察法》第2條規定:“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的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同時規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因此,法院司法警察依據《警察法》規定依法行使警察權力,具有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和合法財產的職責。
根據《司法警察條例》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務是通過行使職權預防、制止和懲治妨礙審判活動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審判秩序工作的順利進行。”第13條規定:“對嚴重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危害人民、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及法院機關財產安全的,司法警察應當采取訓誡、制止、控制等處置措施,保存相關證據,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可見,司法警察條例明確了法院司法警察具有機關警衛的職責。
(二)法院司法警察處置上訪案件警衛職責分析
涉法上訪案件具有突發性、持久性、危險性等特點,為了加強人民法院處理上訪案件的責任意識,保障司法審判機關社會公信力,人民法院一般采取以下處理辦法:一是領導干部接訪了解和解答相關問題;二是召開協調會解決有關問題;三是召開聽證會解決信訪難題。
關于訓誡處置職責。當上訪當事人在上訪過程中未遵守法律、法規,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使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遭到破壞時,司法警察應當采取訓誡,控制事態發展,保證社會公共秩序及信訪秩序。
關于制止處置職責。司法警察采取訓誡后,上訪當事人仍不聽其勸阻或者制止的,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強制處置手段,但要盡可能的避免人員傷亡:(1)集中優勢警力,分割包圍鬧事當事人,將其帶離現場;(2)可以使用催淚彈驅散鬧事當事人;(4)使用警棍強行驅散;(5)根據現場情況,使用其他非致命性武器。
關于控制處置職責。強制隔離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司法警察機關警衛的目的是保證上訪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及法院工作秩序、社會秩序,而以控制鬧事局面,保證上訪當事人權益為首要工作;
關于證據保存職責。司法警察在處理涉法上訪案件時,應有相關人員對其進行錄音、錄像等工作。使遇上訪當事人出現嚴重擾亂法院工作、社會秩序社會時,保存其不法相關證據;
關于疑犯移送職責。《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2、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4、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經勸阻、批評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迫究刑事責任。”
(三)法院司法警察如何履行好警衛職責
1、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人民法院審判的法律效果的確定需與社會效果統一,是衡量審判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注。其中上訴率和上訪率決定了法院審判工作效果,通過保障上訴率和上訪率是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體現。
近年,上訪群眾總是感到自己反映的問題不能直達主管領導,或問題反映上沒有回音,于是心中沒底,便不斷重復上訪或越級上訪。如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確保政法機關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成為人民法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2、努力提高司法警察機關警衛能力
(1)司法警察隊伍建設。司法警察隊伍建設問題的解決一直存在困擾,大到法院小到法庭,面對暴力抗法、破壞訴訟秩序等不法行為,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無法保障上訪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對司法審判機關社會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現行司法警察的人員配置比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現行司法警察的人員配置比例這樣規定:按本院在編干部總數的12%的比例進行配置。隨著審判任務的日益繁重,以及司法警察職能的增加,12%的比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有的工作需求,更何況不少基層法院還存在著司法警察配置不足12%以及“兼職法警”等問題的存在。
適當增加司法警察隊伍建設,將警衛工作職責歸于司法警察,使得法院審判工作順利進行,保障上訪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保障司法審判機關社會公信力
(2)職業道德培養。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重要組成部分,擔任著與審判工作密切相關的特定的司法保障任務。司法警察的專業技能,警務技能,政治修養和道德品質是衡量司法警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司法警察的素質直接較低決定警力使用的效率,只有切實提高司法警察的綜合素質,才能有效解決司法警察警力不足的問題.
(3)司法警察警務防控能力。涉法上訪案件屬于法院突發事件中的一類,其表現的特點為突發性、持久性、危險性,司法警察在面對涉法上訪案件時危險性也必然存在。加強司法警察自身警體技能的提高,是處置涉法上訪案件中對當事人、審判人員及司法警察自身安全的最大保障。
人民法院定期對司法警察進行專項訓練及技能考核、抽查,確保司法警察自身警體技能有所提高。
(4)建立法公聯動機制。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國人民警察的警種之一,是維護審判活動正常開展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在人民法院的建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面對法院處理上訪案件發生突發暴力抗法等情況時,由于司法警察沒有強力執法權,只能交由公安處置。所以為保證當事人、法院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法院和公安局建立聯動機制顯得至關重要。
一是設立人民法院警務室。涉法上訪案件屬于法院突發事件中的一類,其表現的特點為突發性、持久性、危險性。成立公安局駐人民法院警務室,人員由公安局治安治管大隊、巡邏警察大隊、110指揮中心、各派出所與法院法警大隊、各人民法庭組成,解決由于司法警察執法性質而帶來的執法不便問題。
二是建立協調聯動處理機制。適時召開安全保衛工作會議,分析研究討論安保工作,排查解化涉法涉訴矛盾糾紛,對高風險人員、范圍做好穩控工作。
三是建立信息互動機制。加強法院和公安局的聯網建設,使公安局明確掌握法院各大刑事案件、敏感案件、群訪人員、重點涉法涉訴案件等高危信息及情況,及時處理苗頭。
四是建立快速出警機制。由于涉法上訪案件發生的特點,公安局在接到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報警后,應迅速出警、協助法院依法處置突發涉法上訪案件、威懾違法犯罪活動,為法院提供有效的警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