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信息資源庫的高校圖書館,其信息服務的模式必須與現今網絡信息社會的發展步伐一致。與其他行業一樣,在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圖書館要長久的生存發展,其最重要的就在于不斷的探索創新,以求符合時代發展和大眾的要求。本文從工作理念的角度探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創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創新;工作理念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服務行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的程度對信息服務行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要讓高校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創新首先要做的是工作理念的創新。包括對圖書館工作的內容的重新認識,對圖書館存在價值的正確定位,以及對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服務技術的掌握,服務態度的轉變,怎樣使我們高校圖書館的工作趨于專業化,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課題,要從整個工作的流程和服務的細節上深層次的加以考慮。
一、工作流程及服務模式的創新
現代的高校圖書館如果僅僅滿足于開辟網絡終端連接,讓讀者能自由檢索這種簡單的模式的話,是無法很好地服務于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所以,能有一套新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流程是亟不可待的事情。以下是幾點參考意見:
1.把網絡信息資源和本館的文獻資源有效結合起來,運用局域網和Internet為讀者進行特定范圍的文獻信息檢索甚至全球范圍的文獻信息檢索提供最便捷的工具。如:山東省大學校圖書館引進了 ILAS 集成管理系統應用軟件,實現了以采、編、流、閱為一體的計算機管理,并利用計算機與通訊系統相結合的開放性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對內實現圖書館工作各個業務環節全面自動化控制,對外并入國際互聯網。并結合學校的校園網,進行實體圖書館和網絡圖書館的有機結合。
2.利用本館主頁指導讀者有效開發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并開通專門的客戶服務部門隨時接收讀者的查詢和意見,并統計問題的相關信息隨后進行有效的處理。
3.幫助讀者以最快的方式獲得需要的信息,通過對信息的種類進行分類,提供便捷的途徑讓讀者獲取所需的信息。從而使圖書館由集中服務變成散服務,從面對面的查找走向網上的查尋。比如在這方面做的中國知網、清華同方數據庫,讀者能在互聯網上檢索到與科研課題相關的資料然后下載或打印,大大方便了教職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僅靠一館館藏信息資源是不能滿足如今高校教學與科研需要的,必須要圖書館員通過網絡、電子計算機現代化的手段,實現網絡化服務,開闊高校圖書館的活動空間,并能夠快捷方便的檢索高校教學與科研所需的信息資源,能夠將高校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創新
圖書館主要是由館藏信息、館員、讀者,這三個大的要素組成,理所當然的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讀者也就是高校的教職工和學生,“以人為本”這四個字用在圖書館工作中最好不過了。
1.“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在賣場超市里表現得是“顧客至上”,在媒體工作者那是“受眾至上”,那么在高校的圖書館當然是“讀者至上”即我們廣大的師生至上。這種以讀者至上,主要表現在,館員們要帶有耐心、細心、關心、責任心對待讀者。在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基礎上,把圖書館的每項工作落到實處,無論是信息的采編、加工、分析還是對讀者的服務上都該有所體現。
2.資源共享的范圍能夠做到最大化除了本地區外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圖書館互聯網,加強館際間的合作,聯合購買電子資源,共建書目數據庫,共同開發服務平臺實現文獻資源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這樣不但為讀者提供更加詳盡的文獻資源,以及更優質的服務,還能節約成本,達到雙贏的目的。
3.挖掘潛力深化現代化服務由于網絡的普遍性加高,圖書館與讀者的溝通形式靈活多樣,這樣是利于高校圖書館根據讀者反饋的情況改進服務手段,深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圖書館應大力開展網上信息導航服務。可以建立學科館員博客、QQ 群,微信群在這些交流的平臺上可以自由真實的了解讀者需求,傳遞文獻資源與服務信息,探討文獻信息的有效獲取方法和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問卷調查,及時解答讀者疑問。能做到了解人,體諒人。
4.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創新。如今是強調個性化的時代,不論是商品的研發還是服務產業,了解受眾的個性和需求,是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作為信息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一定要有開展個性化服務的這種意識。要通過與讀者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個性、需求,以及更具體的思維方式及背景。從而在整個圖書館工作中把這些個性的需求考慮進去,力求給讀者一種被滿足的感覺。
三、結語
一個行業一個單位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它對社會的有效利用價值能有多少,在這中間,做這個行業工作的人員,部門的工作理念是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這種信息服務行業,更是需要有深厚的服務觀念和創新精神,“以人為本”“為他人著想”這樣為人多想一步的觀念是絕不會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