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富裕人群的逐步增長,家族對于慈善的關注也愈來愈熱。今年9月,期待已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將正式實施,該法律致力于弘揚慈善文化,規范慈善活動,提高市場透明度,以及讓市場有序良性發展。該法律的實施,將讓家族企業慈善活動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1.慈善在中國發展迅速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統計, 過去十年間,中國的慈善活動逐年大幅遞增,捐款額從以往的一百億,到去年的一千億,增幅高達十倍。中國富豪的大手筆捐贈已引來國際關注。
對于中國的富裕家族企業群體,慈善已成為一項廣泛采用的民間社會活動參與形式。今年1月,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sh Center(民主治理與創新)首次描畫出2015年中國前100個最大的慈善者的慈善活動。調查發現,最富有的省(市),比如廣東、福建和北京,以壓倒性的趨勢捐出最多,同時,它們也是獲得慈善最多的地方,因為捐獻者們都傾向于回饋自己家鄉的組織。另一方面,最窮的省市,比如西藏、新疆和云南,很難從中受益。

研究還發現,許多中國慈善家從事房地產業。教育領域受捐最多,如為高校設立獎學金或捐贈教學樓等。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國內空氣質量較差,但鮮有人捐贈資金于環保方面的慈善機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育捐贈可迅速見效并能帶給捐贈者極高社會價值感,相比之下,解決空氣污染、保護水資源等長期的、更具挑戰性的項目,就顯得吸引力不足。
在6月的《Family Office》中,我們已經談過慈善怎樣幫助家族企業在社會樹立正面形象,鞏固他們自己和家族的遺產。家族試圖為后代子孫規劃一條路徑,不僅僅是回饋,還要穩固年輕一代的財產及有效連結家族各成員。全球的慈善事業不但發展迅速,還在多個范疇上不斷創新。據安永與圣加侖大學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家族企業的慈善活動越來越發展為社會投資。
2.社會影響力投資成新寵
家族企業慈善在全球范圍內都為緩解社會及環境問題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安永對家族慈善事業這個不容小覷的全球性現象進行的分析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五大發現。
其一,家族企業在慈善中運用投資組合。安永發現,家族通常同時運用幾種慈善工具,并引入投資組合的方式。特別的是,家族企業逐漸對社會影響力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越來越明顯的是,很多社會問題僅依靠政府援助和慈善機構是很難有效解決的。而社會影響力投資的概念,致力于投資解決某些特定社會目標、問題,同時又會有經濟回報,這對那些想做好事同時也想把它做好的人來說是一項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許多企業希望慈善在長期能夠產生經濟回報,這種訴求在各國有所不同。總體來說,瑞士、中國、意大利的家族企業家傾向于不同意慈善事業需要產生經濟上的回報。相反的,日本、法國、韓國的家族企業家強調慈善的經濟回報。這預示著對更有效的捐贈的追求的趨勢,并反映了當前全球市場的情況。
2/3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的財富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社會影響力投資。一般而言,家族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將他們財富的3.1%用于社會影響力投資,這其中中東、歐洲和亞洲走在前面。
其二,家族企業以創立人的價值觀為中心,并有全局觀念。家族企業的慈善由一個全局的觀念主導,統一地表達家族的道德和價值觀。隨著時間發展,家族價值觀的表達作為讓家族成員團結在一起的工具。創始人的價值觀和跨代際的動機通常是家族企業慈善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家族企業家很重視過去并且珍視企業的傳統(遺產)。創始人價值體系對每個家族企業慈善事業的特點(個性)都有著持續的影響。企業家想要給后代傳承企業的意愿與傳承家族遺產及慈善捐款的意愿是正相關的。那些關心家族未來狀態的企業家更有意向致力于外面世界的長期社會及環境問題。
3.家族與企業共同主導慈善
安永報告的第三點發現為,慈善由家族和企業共同組織。約2/3的家族企業家通過家族特定的組織機構來構建慈善事業:40%通過家族基金會或信托,30%通過家族辦公室。
然而,一半被調查者表示其慈善是由家族企業直接組織,這顯示出企業在其中有很高的參與度,遠高于家族的參與度。僅16%表示非家族專家和顧問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反的,超過40%的案例中,企業的CEO也高度參與家族慈善活動,40%表示企業的董事會成員也管理家族慈善,有25%表示其他在家族企業中活躍的家族成員也參與其中。這意味著家族企業與慈善戰略越來越一致相關。
安永還發現,政府支持是家族慈善興起的決定性因素。家族企業對慈善事業的治理及控制隨著他們運營的狀況有所調整,并且也反映出他們所處區域及國家間的不同。家族身上反映著他們所處的文化、政治及司法環境,他們也選擇適合自己的媒介(工具)進行慈善活動。
在一些國家,企業家意識到法律對慈善有稅收優惠,這樣的家族企業更有可能參與慈善活動。而政府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各個國家大不相同。德國和法國的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慈善捐款可以得到稅務減免,而澳洲只有三分之一的家族企業家這么認為。然而,盡管只有英國一個國家為社會影響投資專門立法,一般認為社會影響投資的條件(環境)與傳統慈善相差不多。
最后,報告認為,家族企業渴望有效的解決方案。家族成員對評估慈善進程方面的參與度表明他們對有效捐贈的興趣。小型和大型家族企業相信個人的監督有助于效率, 而中型家族企業卻認為專業的機制,比如家庭辦公室,可減少個人的參與度。
家族企業通常相信慈善事業只有有效率才能做出有益社會或環境的影響,并且這種效率需要仔細測量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