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Coverstory
看封面說故事
如果說,過去十年中的野蠻生長是各私募基金的1.0時代,那么,如今納入監管軌道的眾私募基金就正式踏入了2.0時代。自2016年以來,相關部門頻頻發力,逐步收緊私募監管,于是,一系列的相關政策開始出臺。層出不窮的監管新規看似處處針對私募行業,實際卻為私募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在諸多新規的制約之下,整個私募業的健康發展邊界已漸漸得以厘清,于是我們也看到了一批脫穎而出的新時代私募基金。上期封面故事《新監管時代的私募生態》就對正踏入新時代的私募行業做了詳細分析,在一片以創新倒逼傳統的私募業之中,仍在沿用傳統型炒股思維的私募基金已日漸艱難,畢竟,純股票型基金對其管理人的選股能力要求極高,單一的資產配置更是大大降低了這些基金的風險承受能力。哪怕是早年成名的眾私募大佬也無從幸免,其中風險能力較差的更是已遭淘汰。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脫穎而出的新銳基金,其中,定增基金、打新基金以及量化T+0基金的表現尤為耀眼。

Insider
有問必答
低利率對折現模型的影響
Q在公司財務以及投資過程之中,DCF折現模型的應用極為廣泛,如今,低利率問題的涵蓋范圍愈發廣泛,折現模型將受到何種影響?
ABernstein分析師Inigo Fraser-Jenkins表示,在折現模型中,影響企業當前價值(凈現值)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未來現金流的預測和折現率。如果在一個折現模型中,整體折現率(WACC)由10%跌至5%,那么5年以后產生的現金流占凈現值的比例將由70%升至95%。分析師能預測多久?一般來說,這個時限至多不會超過5年。而到最后,預測時很小的錯誤也會造成極大的問題。而一直以來,折現模型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很難對現金流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而如今,低利率直接拉低了企業整體的貼現率,也讓這個問題更為嚴重。但是,低利率總會為預測帶來諸多問題,因此我們并不能置折現模型于不顧。
Communication
讀者來信
Mr.A
9月下旬,FOF指引最終落地,正式拉開了國內FOF基金的大幕。FOF正式推出的背后,是基金行業的整體大發展,一方面,運作FOF需要大量底層資產;另一方面,在大量基金產品中挑出好產品的難度實在不亞于挑選股票,這就對基金管理人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要求。FOF絕非一個簡單的新產品,而是一副投研體系更新換代系統工程。就像《FOF來了,你準備好沒有?》一文末尾所說的,真正做好FOF,任重道遠。
涅羽
中國很多企業家已經到了讓位的時候,而二代接班的不確定性卻為企業自身發展以及投資性都增添了風險。民營企業,說小則小,說大也大,他們總歸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普通的企業員工,作為小投資人,我們更希望看到這些民營企業能夠平穩傳承,看到新一代企業領導人的活力與創新。同時也不忘對老員工與老傳統做出保護,希望這些“繼承者們”能夠摒除萬難,開拓進取!
Jermyn Ng
同為媒體人,總是多多少少能和文化沾點邊,練字煉字,也自是常伴己身。于是,筆墨二寶也就成了繞不過的一道念想。平時練字,鋼筆稍存幾支,墨水亦是身懷數管,看了這期的《文房煉字墨為先》更覺親切。文房四寶之中,煉字之墨著實稱得上文房之首,生炊之柴矣。編者所薦之墨,怕也是篇幅所限,前刪后減,最終挑出的六樣上選,聞名者有之,寡用者有之,善用者亦不缺矣,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