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譽為公募FOF元年。隨著公募FOF指引和基金經理注冊登記有關事項的雙雙落地,FOF基金開閘只等一聲發令槍響。與公募FOF風生水起不同的是,媒體對于私募FOF的報道卻少之又少。事實上,私募FOF在市場中存在已經有些時日了,但大多數人依然不了解這支神秘的部族。

01總數近700,今年爆發式增長
據統計,在2015年7月以前,國內共有FOF基金391只,而在2015年7月-2016年 3月短短9個月FOF基金增加了257只,增幅為66%。可以說,去年股災行情后,無論是參與FOF的機構數量,還是FOF產品的發行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
在接受《CM華夏理財》記者采訪時,杭州慧創金融創始人黃曉雯表示,目前國內正處于資產荒時代。深層原因是經濟經過30年高速增長,粗放式增長已到關口,優質資產供給大幅下滑。而FOF運作的背后,實際上就是資產配置,FOF產品一般都采取“穩健+增強”策略,追求的不是高收益率而是穩健收益率,這也成為日趨成熟的投資者更加優先的選擇。
通過專業的策略設計和私募精選,FOF能夠解決基金挑選難度大的問題。另外,通過FOF方式進行優質資產配置,降低了投資門檻,同時也滿足在低風險前提下獲取更高收益的需求。因此,FOF能夠滿足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或投資需求,提供大類資產配置的收益、細分資產選擇的收益和優選基金產品或基金經理帶來的超額收益。這也是私募FOF推出后受到市場追捧的主要原因。
02魚龍混雜,業績分化巨大
根據《CM華夏理財》了解,國內私募FOF產品魚龍混雜,業績差異巨大,甚至有部分產品出現50%以上的巨額虧損。FOF產品的首要目標是對風險的把控,其次是博取更高的收益。但國內部分產品顯然有違這一原則,部分私募FOF并沒有建立完整的管控體系,依然按照傳統私募產品進行操作。
黃曉雯對《CM華夏理財》記者表示,國內FOF產品業績分化的原因很復雜,首先是管理體系的建設沒有跟上FOF業務的發展,這不僅需要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才,還需要在信息管理體系和硬件設施上加強,若這些方面存在不足,FOF產品的風險管理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FOF屬于大類資產配置概念,如果沒有科學系統的標的篩選體系和有效的風控,那么充其量只是個“混合基金”,而國內FOF恰恰缺乏行之有效的基金篩選手段。專業的基金投資人應該都了解,基金投資必須要經歷觀察過往業績,考察基金公司,考察基金經理等一系列流程。但過往的業績并不代表未來,若僅靠單一方面的調研,很難選出合格的基金,必須建立科學的篩選體系。
另一方面,在初篩、遴選、投后監督和業績評價等各個環節,對信息進行實時監控也十分重要。FOF的投后監督和投后管理均存在滯后性,可以通過投后管理系統進行及時分析,平衡風險,盡可能在重大風險事件發生之前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確保母基金組合的平穩運行。
黃曉雯強調,利用模型和算法進行定制化的資產配置方案,通過人機結合的動態調整和風險均衡方法進行風險控制尤為重要。在慧創的實際運作中,她將大量精力放在智能投顧體系的開發上。
03私募FOF的核心競爭力
國內的資本市場不夠發達,金融產品單一,缺乏做空和風險對沖工具。同時,私募FOF產品發行體系還不健全,具體操作上還存在大量的問題。
在資產配置上,私募FOF具體該怎樣選擇標的呢?黃曉雯告訴《CM華夏理財》記者,FOF是承接大額資金投資管理的重要體系,它不是直接投資某一股票、某一債券,而是投資某幾類基金產品,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優選基金、分散風險、降低門檻、均衡資產配置以及專業布局。
“FOF并不是‘股好配股、債好配債’,而是通過相對穩定的資產配置,來實現可接受風險下的更高收益。管理人不是對市場時機的選擇,而是進行合適資產的篩選與配置。通過不同的基金經理組合,找到收益較高、風險可控、相關度低、下跌不重合的資產進行組合。”作為國內較早從事FOF業務的那批人之一,黃曉雯對FOF的實際運作頗有心得。
FOF的業務核心之一是專業化分工。FOF基金經理主要任務是做大類資產配置,并不負責具體的股票、債券該怎么投,這些是FOF所買的那些基金的基金經理該干的事兒。
FOF的業務核心之二是策略指導投資。一個完整的策略,應該包括三部分:中性市場環境下的資產配置、具體的品種選擇方法、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資產調整方式。“策略不光告訴我們該怎么配資產,也告訴了我們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該如何調整資產。”黃曉雯說。
在大類資產配置的前提下,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業績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對基金投資的整個流程進行管控。
在FOF管理上,黃曉雯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總結出四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要具有開展FOF應具備的能力和基礎條件。第二,是否有一整套完整FOF投前和投后管理體系與系統應用,以及全流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第三是FOF投資組合安全有效的風控管理和產品運營的穩健可持續性問題。第四,FOF產品如何與現實投資市場對接。FOF產品想獲得超額收益,需要比較長的投資期才能拿到。目前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中短期資金,中間頻繁的申贖如何與FOF結合也值得深入探討。
目前,國內私募FOF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投資者呈現散戶化、短期化的特點,資金流動性高,這些都不利于FOF行業的發展。但隨著機構客戶對證券類私募基金FOF需求的加大,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追求穩定收益的資金越來越多地匯聚到FOF基金行業,將推動FOF基金真正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