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經濟長期處于“L型”增長的新常態下,與經濟周期息息相關的商業銀行,如何全方位提升對風險識別的前瞻性、風險把控的全面性、風險處置的科學性,切實管理好金融風險,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壓力加大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于經濟,經濟新常態更本質的特征是結構調整,調結構必然帶來陣痛。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階段,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和復雜性有所增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壓力明顯加大。
經濟轉型加大銀行傳統風險壓力。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部分領域、產業和地區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清理“僵尸企業”,給銀行業的信貸資產質量帶來顯著壓力,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類傳統風險的防控難度也有所增加。
創新融合帶來銀行新風險暴露。跨界融合業務的發展在催生金融業變革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潛在風險隱患。金融體系外風險的跨界傳染,重點領域、跨區域風險、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等潛在風險,對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監管趨嚴要求銀行穩健經營。隨著銀行業務復雜化、綜合化程度逐步加深,規范經營的審慎監管趨向更加明確,跨部門聯動監管的趨勢更加明顯,監管執法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表內外監管的穿透性原則更加強化。市場化監管手段的運用也更加頻繁,同時,監管部門對銀行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防控要求也更加嚴格。
站上新臺階,北京銀行強化全面風險管理
在當前“三期疊加”的新形勢下, 北京銀行積極推動風險管理與業務拓展同步發展,始終堅持審慎穩健發展戰略,堅守風險底線,致力于打造穩健經營的國際一流現代銀行。

提升戰略定位,搭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北京銀行已經建立起以總分支三級架構、信貸業務“六集中”為核心的框架、對各類風險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和全方位網狀化覆蓋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各類風險管理過程中,北京銀行嚴格貫徹落實各項監管要求,主動經營和管控各類風險,前移風險控制關口,增強信貸類與非信貸類并重的全資產管理能力,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強化重點領域和創新業務的風險管控,政策制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操作風險標準法項目成功實現核心數據庫建設、評價工作流程和風險語言標準等方面的整合統一,形成聯防聯控的風險防范機制,開創了行業先河,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小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和內控管理的嶄新模式,獲亞洲銀行家雜志授予的“2015年中國銀行業最佳合規風險技術實施項目獎”。
強化科技支撐,引入綜合風險管理系統。北京銀行率先啟動國內先進的綜合信貸管理系統,以完整翔實的信息搜集、嚴謹科學的授權授信管理、專業化的風險控制手段促進了信貸管理質的飛躍,該系統始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通過持續優化完善管理系統和工具,大幅增加了風險管理的科技含量,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不僅如此,北京銀行早在2000年就建立起國內銀行業第一家全行性的會計核算中心,真正實現了全行經營“一本賬”;獨立開發了第四代核心系統,持續推進數據倉庫建設,不斷在客戶關系管理、客戶信息加密、身份認證、“防火墻”方面加大投入,實現科技智能化。北京銀行還不斷加大科技“控權”力度,大力打造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陽光工程。
深化中外融合,吸收國際風險管理經驗。2005年3月25日,北京銀行成功引入國際知名的ING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早在2007年,北京銀行就率先引入西方發達國家30多年的經營數據進行專項壓力測試,有效提高了北京銀行識別、量化、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此后,結合戰略投資者ING集團的技術援助項目,全面推進新資本協議實施,截至2015年底,已經啟動18個項目,基本完成第一支柱三大風險項目,啟動第二支柱內部資本充足評估及全行風險偏好體系架構搭建。北京銀行與ING集團的合作被荷蘭前首相巴爾克嫩德譽為“中荷乃至中歐金融合作的典范”,從制度層面提升了北京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
夯實管理基礎,實現穩健依法合規發展。北京銀行持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共制定各項規章制度1300多項。規范業務管理操作流程,形成完善嚴密的內控體系。率先實施了經濟資本管理,率先實施了VAR值限額管理,率先引入了ISO質量體系認證,開創了中國銀行業管理變革的先河。每年都聘請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就全行內控提出意見和建議。堅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嚴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
開啟新征程,確保行穩致遠打造百年老店
風險管理能力始終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經濟轉型期對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優化風險治理架構。未來北京銀行將持續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進一步探索分級風險管理模式,積極推出分層限額管理、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相結合的風險導向政策支持和體制機制改革管理體系,不斷優化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努力搭建動態適應性調整風險管理體系。
進一步明晰風險管理策略。在認真分析風險治理形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風險偏好、風險管理目標、各方風險管理職責、表內外各領域業務的專項風險管理策略,將全面風險管理嵌入到業務發展的全過程。
進一步強化風控科技支撐。當今,銀行業務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擴張,促使銀行不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未來,將要不斷健全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持續完善流程及工具,推動信息科技和外包風險管理工作,加大信息科技對風險管理的支撐作用。
進一步健全風險考核機制。未來,將更加注重強化風險調整后的綜合效益指標考核,通過考核引導提升全員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風險類指標在考核分值中的權重;加強對結果指標和過程指標的同步考核力度,形成目標管理和考核的硬約束。
進一步豐富風險計量方法。繼續加快推進新資本協議實施,注重加大良好的風險計量文化的培育和傳導力度,努力提高風險計量能力。確保計量準確性、適當性,在建立風險評估標準、運用結果、改進模型及提升風險評估有效性方面繼續進行積極有益的嘗試。
進一步提升數據質量管理。不斷完善數據質量控制機制,以大數據思維不斷升級和完善“風險數據集市”,為全面風險管理的集約運行、動態風險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實時風險管理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持續增強數據信息的使用價值,持續拓展風險管理的寬度、高度和深度,有效提升風險管理的整體水平。
進一步加強人員隊伍建設。以風險管理培訓為依托,加強與國際接軌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儲備高精尖的風險計量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