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SDR籃子新權重中,人民幣10.92%,人民幣超越日元與英鎊,成為其中第三大儲備貨幣,且為首個被納入SDR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納入 SDR,對中國經濟預計將帶來六個方面的利好。
一、顯著提升人民幣市場配置需求
許多國際機構和國家的貸款都是以SDR來計價的,這些機構和國家通常都有對沖SDR籃子貨幣利率和匯率風險的需求。人民幣加入SDR后會增加相關機構對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風險的需求,從而引發它們在人民幣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配置人民幣資產。據中金公司最新研報測算,所有IMF成員國將通過所持SDR自動形成對人民幣約2100億元的敞口,吸引全球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持有人民幣計價資產,由此將提高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
二、促進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
人民幣進入SDR貨幣籃子,打通了金融資本在國內外間的雙向流動通道,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金融資產帶動的資本流入將繼續助力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在經濟繼續保持適當速度平穩增長的基本面下,增加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認同和信心,緩解人民幣面臨的貶值預期,減少老百姓對錢袋縮水的擔憂,人民幣將繼續保持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
三、為國內資本市場帶來長期利好
人民幣入SDR后,成為國際通用的儲備貨幣。大量境外資金買入人民幣,不會單純作為貨幣儲存,除了商業投資、企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之外,必然將滬深股市作為投資對象之一。可以預見,隨著境外機構逐步進入國內股市布局,注入新的資金,不斷積聚人氣,加上國內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新興產業投資板塊的興起、優勝劣汰機制的完善等諸多利好因素,未來A股市場牛市值得期待。
四、積極增強中國經濟發展后勁
SDR實質上是成員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成員國可將IMF分配的SDR轉化成需要的外國貨幣,以方便國際貿易結算。SDR籃子貨幣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獲得此地位無疑將增加國際范圍內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對人民幣的使用。隨著國際市場上對人民幣需求的逐步上升,未來人民幣匯率會得到支撐,有利于中國企業跨境投資、交易、收購、兼并,購買資源、勞務、技術等,在全球范圍整合資源、開拓市場,在推進“一路一帶”戰略的同時,促進經濟、文化、技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深度融合。
五、促進人民幣加快國際化進程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比例越來越高,人民幣已成為最常用的支付貨幣之一。中國企業經常向貿易對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融資,換取對方采用人民幣結算,從而消除自身的匯率風險。人民幣納入SDR籃子后,其在貿易結算中的作用有望繼續擴大,用貿易伙伴國的貨幣結算交易而不通過美元作為中介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人民幣在國際雙邊貿易中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將會積極提升其國際化地位,未來更有望成為國際貿易的硬通貨。
六、促進中國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人民幣入籃意味著與世界接軌更加密切,跨境流動愈加頻繁,是加快改革的催化劑。為達到SDR入籃標準,中國前期做出了向外國央行類機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滾動發行3個月期限國債以提供人民幣代表性利率、增加數據透明度等大量努力。人民幣走向世界,必然涉及對原有利益格局的沖擊和調整,這就對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監管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國內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