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金角度而言,銀行可謂是國內最大的資產池。以往,銀行主要是靠信貸利息方面的息差,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行,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銀行家們被迫開始睜大眼睛尋找新的收益來源。于是,各類理財產品就應運而生。但在經濟不景氣、資產擠泡沫、無風險收益率下滑的大背景下,好資產所剩不多,所謂的資產荒也就不言而喻。那么,銀行家們是怎樣應對這場鋪天蓋地的資產荒的呢?《CM華夏理財》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一位始終站在銀行理財一線的一位相關人士(應被采訪者的要求,本次采訪內容不披露其真實姓名)。
《CM華夏理財》對話產品高管
CM 這兩年,一直有所謂資產荒之說,你們在銀行理財一線,實際情況是不是這么一回事?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避免目前流動性陷阱與資產荒并存的困境?
產品高管 所謂“資產荒”確實存在。具體表現是銀行自有理財產品供應量大幅度下降,預期收益率下滑。銀行自有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方向為存款、標準化或非標準化債權。在利率水平維持較低水平時,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同時因為經濟指標(主要可以參考GDP)下滑,融資人的融資意愿也在下降,同時貨幣供應充足,在供需兩端共同造成了目前所謂“資產荒”的局面。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陷阱、經濟增速新常態、資產荒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現。
CM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哪些品種?最暢銷的產品是哪類?為什么?另外,能否介紹一下各類產品主要的投資者情況?
產品高管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方向為存款、標準化或非標準化債權。其中非私人銀行理財中非標準化債權的配置比例已經較前幾年大幅降低。由于市場利率走低預期仍在,因此期限較長(如364天)的理財產品較受歡迎。因為銀行理財產品一直被認為是風險較低的投資品種,因此受眾很大。一般而言,所有投資人都需要有較低風險產品的投資需求。
CM 目前樓市情況不是太妙,以房地產為標的的理財產品發行狀況如何?是不是已經被明確禁止?
產品高管 目前我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沒有投資房地產的項目。
CM 尚未正式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掀起了輿論軒然大波。相關規定有沒有傳言所說的那么嚴格?具體影響有多大?假如是,會不會采取新老劃斷的方法執行?
產品高管 這個也不大清楚,不過以往類似的舉措多是按照新老劃斷的方式執行,以免對市場造成過度沖擊。
CM 您估計銀行理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會不會依然是借助信托或相似通道發行產品為主要形式?有沒有大的改革或創新?
產品高管 未來隨著非標準化債權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比例的進一步下降,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將更多向“銀行自有團隊管理運作+資產委托銀行外團隊管理運作”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