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以及大資管時代的到來,中國的金融板塊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所參與的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也將重新分配。
對于財富管理行業的買方市場,隨著個人資產的增加,高凈值人群的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需求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對于賣方市場,目前金融市場的產品及服務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在需求者并沒有提出清晰的財富管理目標界限的情況下,各方參與金融機構必須跳脫固有的業務模式,拓寬投資渠道,實現產品以及服務的差異化及多元化。
近年來,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范圍以及管理資產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優勢,證券公司憑借著較多的“上市公司股東”客戶以及職業投資客戶資源,不斷地創新服務與產品,有著較快發展速度。根據基金業協會統計,2015年12月31日,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1.89萬億,與2014年年底的7.9萬億相比,增長了3.99萬億,其增幅達到了34%。
對證券公司而言,其固有的經紀業務是公司生存以及發展的基礎,同行業之間通過競價搶占市場份額只會導致行業整體傭金水平不斷下滑,所以其發展模式必須考慮客戶多樣化的需求、轉變服務模式,以避免惡性循環。在傳統經紀業務外延式擴張和內生性增長都比較艱難的情況下,證券公司以股票交易為主的運作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實現大部分的高凈值群體的資產保值和資產增值的目標。證券經紀業務的運作模式正由傳統的通道交易服務向財富管理模式轉變,以開拓新增盈利來源。
相比銀行,證券公司很難在資產規模、客戶資源以及網點設計方面占據競爭優勢。作為資產管理機構,證券公司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財富管理業務需要把握以下三式。
第一式,將靈活的單元投資以及多元組合相結合,基于客戶目標投資組合制定更加精確的資產管理配置計劃,與客戶利益進行捆綁,完善金融產品的一站式銷售渠道,做客戶金融資產的集合商,其目標的實現需要數據以及技術的不斷創新。
第二式,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中心的非現場服務,突破時空限制,以互聯網為載體,擴大業務目標群體,實現與投資者的更加多樣化的交互界面。
第三式,幫助企業加強流動性的資產布局,降低費用及成本。隨著證券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以資產證券化為主的專項業務的迅速發展,通過資產證券化途徑來幫助企業盤活資產的存量部分,通過并購基金來幫助企業引入產能以替代低效資產,這可以使得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左方資產部分更加有效率,同時也降低了資產負債表右方的投資風險。
財富管理行業是一個高淘汰率的行業,未來其行業體制會發生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一般強調更為合理的參與和激勵機制,也會強調通過體制的革新,投資者和財富管理行業間能夠降低所謂利益沖突。
從券商的角度來看,銀行、證券公司之間的盈利模式相同,不同券商之間的業務模式也是基本相同,因此很難與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開展多方位的合作。但證券公司服務高凈值客戶的獨特優勢除了證券交易與投資組合管理之外,在資產證券化、資產增值及直接融資方面,都能夠提供專業顧問的服務。
面對行業內的高淘汰率,作為大資管機構的證券公司,未來可以在對抗市場的波動方面有更加出眾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