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企業工作可能會非常令人苦惱。想象一下,經理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怎樣才能盡量保持專業性?來自國際獵頭公司億康先達的Claudio Fernández-Aráoz說:“能成功與家人一起工作的人常常稱其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但若出現問題,那損失將是毀滅性的。”榕樹家族企業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Rob Lachenauer這樣說道,“當一個家族成員被解雇,他會覺得自己的家族身份被開除了。”
如何高效地與家人一起工作?
Lachenauer談道,在其他公司工作的經歷,是開始家族事業的前提。在這些公司,可以得到寶貴的訓練機會,不斷改善商業判斷力并樹立信心,并獲得未來事業如何發展的路線展望。Fernández-Aráoz也表示,在其他公司開始事業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乎到各方面的能力拓展,更關乎于從根本上去認識自己并去了解日后想做什么。
Lachenauer建議,當回到家族企業工作后,應迅速區分公私領域,劃定家庭和工作時間的界限。你不想在周日的晚餐桌上談論你的客戶,也不想在辦公室說起家庭糾紛。他說:“從地點上來區分是很有效的。在辦公室時,你是商人;在家時,你是家族成員。”Lachenauer表示,可以設立一些規則,比如規定清楚哪些家族事務可以在辦公室談及,哪些不能。另外,也可以在開始一段對話前,明確自己到底是以什么身份講話。當發現家族成員并未遵守這些界限時,應立即私下向他提出。
另外,要規劃職業路徑和自我定位。確保自己了解工作內容,并讓其他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同時,在工作中與家人互動時的細節也很重要,與家族成員交流要用專業的語氣。Lachenauer 建議在工作時不要使用昵稱,“這樣會讓其他員工認為家庭關系優于工作。”
對于家族成員來說,被毫無偏倚地對待可能有些困難,然而,客觀的反饋對個人發展很重要。Lachenauer建議結合外部評估以作補充。“尋求全方位評價或聘請教練,關鍵在于要積極主動。”他說。Fernández-Aráoz補充道:“不能等著自上而下的指導。可以請一位獨立的董事會成員來評估你的工作和進程,你可以得到好的職業建議和評價。”
當事業與生活攪在一起,你的個人身份可能會模糊。為保持頭腦清醒和將來的成功,與外界保持聯系很重要。這意味著可以花時間去經營事業上的關系人脈、擴展圈子、與商業伙伴保持聯系并學習新技能;也可以意味著為個人愛好留出時間、獨自休假,逃離出工作的事來喘口氣。另外,盡管不情愿,但還是要留有B計劃。“在發展不順時,有一個退出計劃,”Lachenauer說,“這樣,當它真發生了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先在其他公司獲得鍛煉
Toby Bozzutto的父親Tom從沒問過他是否想在家族的房地產企業工作。然而,幾年音樂行業的摸爬滾打后,Toby醒悟了,想來家族企業上班。Tom同意了,盡管對Toby的請求有些驚訝,但他要求Toby滿足其三個條件:a. 先去別的地方工作一段時間;b. 獲得“房地產開發”的碩士學位;c. 從基層做起。”
Toby照做了,他在Bozzuto Group工作,最終成為該公司的總裁。“我擔心別人認為我是靠關系,因此我付出雙倍努力。”Toby說。工作中,Tom和Toby確保在辦公室時就專注業務。“我們幾乎不會在工作時討論家庭的事,有也是單獨在一起時才談。”Toby表示。
早期,Tom和Toby還一起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哈佛大學研討班進行接班的學習。“我從中學到,父親絕不能作為我的直接上司,并且我應該被一視同仁。”Toby說:“盡管在家族企業工作獎勵豐厚,但也很難,因為它與你的私生活深深交織在一起。”Toby談道,如果他的孩子也對家族企業有興趣,他會很高興。但那之前,他會效仿他的父親,不主動提出讓他們來這里工作。
第一天就設立好預期
當Teddy winthrop意識到他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時,他的哥哥Bayard給了他些建議,去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學習它,并讓潛在的雇主對其感興趣。這似乎道出事物的真諦。Bayard是“美國巨人”品牌的創建者,一個重塑了整個零售供應鏈的美國衛衣直營生產商。Teddy很欣賞美國巨人,他告訴Bayard,“我想為你工作。”Bayard經過深思熟慮后,同意其加入,并讓他在一家成長迅速的新公司擔任運營協調員。
“最初,我擔心會有偏袒,”Teddy說。但Bayard在其第一天上班時就說清楚了他不會受到任何優待。Bayard說,“作為哥哥我想讓你從這段經歷中有所學習;作為老板我希望你為我披荊斬棘。”從第一天,他們就劃清了家庭和工作的界限。
Bayard讓Teddy的領導給他最直接的回饋。這種誠實讓Teddy從幾個月工作的評價中受益頗多。
當Teddy帶著他的新想法重新啟程時,這段工作經歷無疑讓他受益匪淺。2015年,Teddy建立了自己的新公司。他高度評價了Bayard務實的領導才能,以及他對他的啟發。
“與家人一起工作事先設好預期很重要,”他說,“將工作家庭分開是關鍵,這樣才能有客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