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管理體系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是開展知識交流、知識創新的重要組織,通過強化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體系的建設,對于藝術院校科研團隊個體知識素養的發展以及整理科研項目的開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對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做出研究與探討,無論是對于藝術院校科研人員專業素養、科研能力的提升還是藝術院校科研項目的深入開展和科研成果的創新而言,都具有著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
1 科研團隊與知識管理概述
1.1 科研團隊
顧名思義,科研團隊以科研工作為主要內容,并在匯集優秀科研人才的基礎上,對特性學科的發展做出研究。在傳統的科研工作中,科研模式具有著自由組合、小型化以及分散化的特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這種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科以及跨學科發展的需求。從藝術院校來看,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的主要方向以推動藝術專業以及與藝術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跨學科專業發展為出發點而開展的科研創新,這對于提升藝術院校的創新能力、競爭能力以及學科發展和辦學水平而言都具有著重要意義。當前藝術院校科研團隊體現出以下特點:首先是具有著明確的發展目標。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所研究的內容是藝術院校繼續發展的,同時也是藝術領域比較前沿的課題,因此,藝術院校科研團隊所具有的發展目標體現出了明確性以及高水準等特征;其次是具有著合理的梯隊與專業結構。藝術院校科研團隊往往由具有較高支撐的教學人員或者行政管理人員帶領,主要負責團隊中的協調工作并參與科研工作,雖然團隊組成人員具有著不同的年齡段、教育背景以及科研經驗,但是必須圍繞核心課題做出研究。同時隨著研究的深度,科研團隊也會按照科研工作的規律開展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并形成合理的專業結構;再次是承擔著雙重任務。藝術院校科研團隊不僅需要開展科研工作,同時也需要開展藝術人才培養工作。這不僅是藝術院校基本職能對科研團隊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驗證科研成果、推廣科研成果的重要要求。
1.2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指的是對人力資源以及信息資源開展動態管理,知識管理的基礎是知識,重點是以人為本,目的則是實現人本身所具有的知識科研能力與信息資源處理能力的融合,并推動知識得到良好的共享與傳播,從而提升人的綜合能力并實現組織發展所具有的戰略目標。從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的知識管理來看,就是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中對人所具有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提升與共享,從而實現團隊個體以及團隊整體科研能力的提升。
當前知識管理工作主要體現出了三個特征:首先重視以人為本理念。知識管理的對象是人,最活躍的要素也是人,因此,知識管理有效性的提升要求人能夠在知識管理中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這也決定了知識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重視人的主體性得到凸顯,并且需要重視人的發展以及人自身價值的實現,從而確保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其次是強調團隊管理。傳統的組織結構呈現出金字塔型的特點,在這種組織結構中,團隊成員之間并不具備通常的信息交流渠道。但是,在知識管理模式下,組織中的每個個體都應當進行平等合作,這是知識得以共享和交流的重要前提。而這也決定了,知識管理必然會體現出重視團隊交流、團隊合作的特點,只有在彰顯這些特點的基礎上,知識管理工作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績效。
2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機制的構建
2.1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機制的構建
相對于其他單位的知識學習而言,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的知識學習具有著明顯的獨特性。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不僅要求科研團隊成員開展知識交流,并在知識交流中實現相互的激發與鼓勵,而且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的知識學習具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和創新性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來對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機制進行構建,才能夠確保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機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獲得良好成效。為此,藝術院校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藝術院校科研團隊建設應當將“知識學習”當做核心理念。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過程中,雖然知識學習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受到教育與科研工作量的影響,知識學習工作往往會流于形式,因此,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的構建以及知識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將知識學習作為核心理念,并將其進行制度化和明確化。在此過程中,藝術院校有必要要求科研團隊在知識管理過程中,有必要根據學科發展中的前沿知識作為固定的學習內容,并規定科研團隊開展學習的時間,從而逐漸推動這種理念成為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過程中的優秀傳統。
其次,藝術院校應當對科研團隊成員學習計劃進行制定,并且也有必要對科研團隊成員的學習成果作出評定。在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工作中,個體的學習活動是共同體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基礎,同時,個體知識的獲取也是開展共同體知識交流的基本前提,因此,重視個體學習,是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機制構建中應當重視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學習機制的構建中,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為科研團隊個體設置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并針對科研團隊個體的學習需求以及科研工作的開展來幫助科研團隊個體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學習計劃。另外,為了提升科研團隊個體參與與自主開展學習的積極性,藝術院校有必要對科研團隊的個體的學習情況作出跟蹤觀察與定期評定,從而激發科研團隊個體的學習動機。
最后,藝術院校有必要針對科研團隊整體構建學習激勵機制。雖然科研團隊個體的學習是科研團隊整體學習的重要基礎,但是科研團隊所開展的學習并不是個體學習之和,而是具有著“1+1=2”的效果。這是因為團隊學習能夠幫助團隊個體更好的發展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團隊學習的溝通與交流中,團隊個體也可以對自身的學習空間和知識面進行有效拓展。只有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為同一個科研學習目標而努力,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合理的分工與合作,科研團隊才能夠具備較高的學習效率。因此,藝術院校有必要針對科研團隊征途構建起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在此方面藝術院校可以體現出科研團隊的整體學習效果與科研個體薪酬獎金以及科研團隊課題項目基金的關聯性,從而促使科研團隊整體的學習成為團隊個體以及團隊整體共同的發展需求,并在科研團隊中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2.2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績效機制的構建
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工作中,知識績效機制的構建,不僅能夠讓藝術院校掌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工作的進展,而且能夠有效發現科研團隊知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彌補策略以實現科研團隊知識管理成效的提升。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績效機制的構建中,藝術院校不僅需要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管理稽核考核體系,同時需要制定與知識管理績效考核體系相適應的獎懲機制,從而發揮出激勵作用與約束作用,從而推動科研團隊實現知識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
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績效稽核體系的構建中,藝術院校可以通過知識成果申報的方式來為上級領導或者管理部門提供考察內容,而上級領導與管理部門首先需要對申報資料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做出鑒別,而這一過程則需要在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過程中具有完善的稽核制度。具體而言,藝術院校在稽核過程中,需要評定科研團隊知識成果對相關項目以及團隊發展的作用,并對科研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進行考評,考評內容則包括對自身的學習過程做出論述、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科研團隊成員的多少幫助以及自身為科研團隊成員提供了多少幫助等。
當然,在科研團隊知識管理過程中,許多人都習慣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或者其他團隊當做判斷自身行為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因此,對自身知識成果所作出的評測,也更希望由具有相同價值觀以及相同工作背景的人才完成,因此,在科研團隊知識績效的稽核過程中,有必要構建多元化的稽核模式,即在不僅學校領導、科研管理部門等主體需要參與科研團隊知識成果的結合,同時科研團隊成員以及其他科研團隊也應當進行有效的自主稽核和相互稽核,從而推動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稽核體系的完善。
在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績效獎懲機制的構建中,需要以構建科研團隊個體知識成果目標與整體知識成果目標,對于實現目標的團隊成員以及團隊,則應當進行獎勵,而對于沒有實現目標的團隊成員以及團隊,則應當進行處罰。具體而言,獎懲機制的內容可以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獎金獎懲機制,即上文中提到的將科研團隊知識管理與科研團隊個體的薪酬獎金以及團隊整體的項目基金等進行掛鉤,從而激發團隊個體以及團隊在知識管理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出自身的主管能動性;其次為知識晉升機制,即根據科研團隊個體的知識成果以及整體的知識成果,采用級別晉升、職稱晉升等方式來進行獎勵與懲處,從而在精神需求方面對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工作形成激勵與約束;再次為知識培訓制度。
知識培訓機制的獎懲原理在于,科研團隊中的個體都具有著實現自身發展的愿望,而對于優秀的科研團隊,則應當給予更多的培訓機會,從而鼓勵科研團隊在實現個體知識管理目標與整體知識管理目標的基礎上,更好的實現自身發展需求與自身價值。
2.3 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的構建
知識共享是藝術院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中的關鍵和難點,而為了在科研團隊知識管理中實現良好的知識共享,就要求藝術院校能夠引導科研團隊創造出知識共享的文化與氛圍,從而提升科研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與有效互動。在此過程中信任氛圍與交流文化的構建成為了知識共享機制構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中,信任氛圍的構建需要以科研團隊成員之間的認同感為基礎。在科研團隊成員之間具有較高認同感的情況下,科研團隊成員才能能夠產生信任并產生開展知識共享的動力。科研團隊成員之間認同感,不僅需要藝術院校做出有效的鼓勵與引導,而且需要科研團隊個體具備令人認同和信任的資本。因此,藝術院校應當給予科研團隊成員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促使科研團隊成員彼此之間做出深入的了解,并對其他成員所具有的專業素養、科研能力等產生認同。如果具有較多展示自我機會的成員仍舊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則也只能證明這一成員所具有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難以適應科研工作以及科研團隊知識管理工作的需求。
交流文化的構建,要求藝術院校能夠針對科研團隊知識共享構建起立體的、多層次的知識社區,在這一知識社區當中,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并可以解決自身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檔案,這一社區知識一個抽象化的概念,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場合與規模大小之分,無論是會議場所還是食堂餐廳等可以進行思維溝通與交流的場所,都可以看成一個社區,甚至,當藝術院校在科研團隊辦公室中放上一臺咖啡機,在閑暇之余科研團隊成員聚集在咖啡機前談論一些科研問題,這也可以稱作為一個社區。由此可見,知識社會社區更加強調科研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而并非要求藝術院校為科研團隊提供專門的場所。
參考文獻
[1]李志宏,賴文娣.創新氣氛對高校科研團隊知識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v.27;No.10103:18-22.
[2]王瑩,華光,劉曉光,郭紋廷.高校科研團隊知識管理的要素、過程與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0,No.35314:180-181.
[3]張志生,張健,曹獻飛.基于科研質量管理體系的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1,v.29;No.18203:43-45.
[4]李海生,李春青.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No.17305:264-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