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瑜伽教育課程;心理健康;身體健康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以人為本以及健康教育理念逐漸形成。高校體育教學也逐步融入新的教育理念,促進了體育教學的改革發展,而瑜伽作為社會上的潮流運動項目逐漸融入進了高校體育教學中。隨著現代社會節奏步伐的逐漸加快,高校學生也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他們不僅面臨著學習壓力,而且還面臨著就業競爭壓力,這些都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很嚴重的影響,而學生通過瑜伽教育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而且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升,增強對外界干擾的免疫能力,增進心理健康效果。
1 正確認識瑜伽
1.1 瑜伽的概念
瑜伽一詞起源于印度屬于是印度的六大哲學體系一種,作為從廣義上來說瑜伽屬于是一種哲學,而從狹義上來說可以把瑜伽看成是一種養生運動,通過人的靜思、調息、調身等促使人的身、心以及靈協調統一。瑜伽的內容較為豐富,能夠幫助人們促使身體與精神相互結合統一。瑜伽是運用人們的自身對姿勢的調整以及呼吸的控制來促使精神充分的集中,促使人們能夠激發出內在潛能。瑜伽運用容易被人們掌握且又傳統的技巧,促使人們的心理、生理、情感以及精神等得到完善,從而使人們的身心能夠與自然和諧統一。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的身心處于亞健康的狀態,而最為科學的運動方式的瑜伽,逐漸成為流行的健身美體運動。瑜伽利用柔和、輕松的運動方式,緩解了人們身心出現的亞健康狀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身心需求,因此,瑜伽也成為現代體育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1.2 瑜伽運動的意義
瑜伽運動對身體以及心理多個方面進行了鍛煉,比如說:瑜伽在練習過程中能夠對呼吸進行調節,鍛煉了心肺功能,增強了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身體也更加的柔韌并且在練習過程中由于需要凝神靜氣,從而使能夠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通過參與瑜伽鍛煉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舒展筋骨,放松身心。瑜伽運動利用呼吸柔和、動作緩慢且又富有節奏的運動方式使人們的身心得到緩解放縱,有效地調節了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使人們的身心得到了調節。
2 大學開展瑜伽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2.1 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瑜伽是體育教育課程的重要載體,瑜伽教育不僅具有工具理性,而且具有思想價值性,但是只有瑜伽教育中將思想與功法結合起來才能夠達到健身與人的雙重功效,而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而瑜伽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健康存在的隱患,通過對學生身心鍛煉,減少學生心理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從而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使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2.2 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
瑜伽教育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及經過多方面的實踐創新,總結出一套新的育人方式,在傳統中瑜伽鍛煉僅是為了促使人們身體健康,而忽視了與人的功能,這種傳統的瑜伽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根本需求,尤其是在新的思想以及理念逐步滲透入教育教學當中,人們對于現代體育的要求逐漸加大,只有將瑜伽教育與現代思想充分結合起來才能促使體育教育以及瑜伽教育的雙重發展。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根本需求。
2.3 使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的身心長期處于高度的緊張的狀態,受這種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也處于長期焦慮的狀態中。而對大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長期的身心緊張狀態,就會使人容易疲勞,甚至抵抗力就會有所下降,而且長期的身心得不到放松就導致學生的神經系統嚴重失調,甚至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比如說焦躁、憂郁等,不利于學生今后健康成長。而瑜伽教育能夠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促使學生的精神飽滿愉悅,不僅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瑜伽中的冥想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減少各種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上的影響,進而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3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
目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時期,尤其是心理發育處于人生的當中的最后階段,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偏離正確的的軌道,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首先是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生活節奏步伐不斷增快,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大學生就業困難等社會問題,再加上信息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不良的思想不斷向大學生襲來,拜金主義風氣日漸盛行,很容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導致學生在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負荷而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引導不當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其次,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家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學生長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因為父母某些不恰當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出現人格的扭曲等情況的出現,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最后,大學生的自身的發展特點影響,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得到提升,心理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壓力影響,形成種種不安與困惑,比如說:理想與現實存在的沖突,渴望與外界交往又希望自我封閉的沖突等等,如果這種矛盾心理發展出現不平衡,就可能引發心理疾病,另外學生參與身體鍛煉的意識不是很強,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心理的各種困惑與煩惱不能得到及時的發泄,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瑜伽教育課程能夠有效的對學生心理進行疏導干預,從而促使學生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4 瑜伽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增進效果分析
4.1 瑜伽教育課程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瑜伽教育課程不僅是對生理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對心理健康問題也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瑜伽雖然并不是直接對心理進行引導,但是瑜伽運動透過對身體的各種機制進行鍛煉,能夠對心理素質的提升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參與瑜伽運動能夠使自主神經系統更好穩定,減少各種外界壓力對身心的影響,使心靈逐漸呈現安寧的狀態,增進人的情緒,當人的身心專注于去伸展肢體時,會使忘卻一些憂慮,起到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的效果。學生參與瑜伽教育課程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安靜的環境,可以放些舒緩柔和的音樂,在引導學生時要用輕柔的聲音,讓學生的在良好的環境中,聆聽著優美的音樂進行瑜伽姿勢以及冥想練習,再練習的過程中逐漸把意念集中與呼吸、身體以及情緒上,通過呼吸與姿勢的配合以及冥想與休息的配合使學生的的心理緊張情緒以及壓力得到消除,使學生的身體產生愉悅與滿足感,從而實現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效果,同時通過瑜伽活動能夠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不斷提升其他學習的成效。
4.2 瑜伽教育課程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學生通過瑜伽教育課程鍛煉,身心得到放松以后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通過較為理性的思考的,從而找到有效化解矛盾的途徑,避免由于思想過于偏激而引發的各種矛盾,瑜伽教育課程通過對學生加強關愛生命以及寬厚待人的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學習瑜伽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走出迷茫認識到生命的真諦,更加的關注自身的健康,真愛生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中去,充分的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4.3 瑜伽教育課程增進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瑜伽教育課程聯系能夠促使學生強健身體的效果,在學生經過長期的瑜伽鍛煉以后,不僅能夠活絡筋脈、固本強神,同時能夠保持優雅緊致以及輕靈的體型姿態,從而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鍛煉。在長期鍛煉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促使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也能夠逐漸增強,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提高生活的質量。在進入社會以后時刻保持精神愉悅、身心健康的狀態。
總之,瑜伽教育課程是一種促使人們的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課程,使人們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得到了身心放松,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學生通過對瑜伽教育課程的學習不僅促使學生的身體能夠健康發展,而且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瑜伽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有了更多的思考的時間逐漸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并在長期的鍛煉中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形成了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畢琬娸.瑜伽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知識經濟,2015(07).
[2]陳利英.淺析瑜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3(29).
[3]周建雯,熊偉.論大學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