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慕課;傳統教育;發展;有效利用
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被稱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新模式,2012年以來日益受到矚目,人們為此將2012年稱為慕課元年。慕課是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的,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強調用 “微視頻”,每段視頻不超過15分鐘,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分解難點,力求保持學習的有效性。
慕課具有大規模、開放性、在線學習和知識碎片化等特征,涉及學科范圍廣,適合不同專業、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年齡的學者學習。慕課學習不受時空、貧富和地域的限制,讓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人一起學習一門課程變成了現實。慕課使得教育資源共享和透明化,對實現教育公平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介紹了慕課在我國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如何有效利用慕課資源進行了探討。
1 慕課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慕課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戴維·科米爾和布賴恩·亞歷山大共同提出,隨后就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嘗試采用這種課程結構,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國大學主辦了他們自己的大規模網絡在線開放課程。2012年,慕課成為全球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三大慕課平臺—Coursera、Udacity和edX成立,其高質量課程內容、微視頻設計、新型測評方式、大規模學習者群體、強輻射性等特征,引起了教育、科技、商業等領域的強烈關注,這也意味著這一新興事物的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這也使得2012年被稱作慕課\"元年\"。
如果說2012年是世界的慕課元年,那么2013年就是中國的慕課元年。 2013年開始,中國高校和教育機構先后與三大慕課平臺(Coursera、Udacity和edX)建立合作關系。2013年5月21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正式加盟edX,成為edX首批亞洲高校成員。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與Coursera建立合作關系。2013年9月,北京大學先后與edX、Coursera簽署合作協議。2013年10月8日,網易公開課宣布,正式與Coursera展開全面合作,以更好地將全世界的優質課程推送給中國區廣大的公開課愛好者。2014年9月,果殼網宣布與Coursera合作,并在校園推廣、優化國內學習者上課體驗。2015年4月8日新東方與Coursera宣布成為戰略合作伙伴,新東方在早前建立的高校MOOC平臺上,上線Coursera提供的25個學科領域共計989門課程。2015年9月15日,清華大學課程《毛澤東思想概論》在edX平臺上線,并面向全球開課,這是中國首門登陸國際英文慕課平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學生選修。同時, edX平臺上清華大學的18門高水平慕課也吸引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選課量超過17萬人次。最新消息稱,2016年4月18日,Udacity宣布登陸中國,希望通過線上課程的形式,為中國的科技企業培養緊缺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其同時宣布與合一集團、滴滴出行、京東、新浪等中國科技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推出更多本土化的課程。
自2013年以來,在我國已有多個慕課平臺相繼成立。2013年8月,國內最大的IT技能學習平臺—慕課網(IMOOC)正式上線,慕課網提供了豐富的移動端開發、php開發、web前端、android開發以及html5等視頻教程資源公開課。2013年10月中,由國立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共同合作發起建構的臺灣慕課平臺——“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臺正式對外開放。課程主要由兩岸五校交大提供,修課通過者可以獲得交大學習認證。到目前為止,已有60多所兩岸高校與ewant建立合作關系。同年,果殼網旗下MOOC學院上線,它是最大的中文MOOC學習社區,收錄了1500多門各大MOOC平臺上的課程,其中包括主流的三大課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的所有課程,并將大部分課程的課程簡介翻譯成中文。2013年10月10日下午,清華大學正式推出“學堂在線”慕課平臺,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2014年4月8日,上海交大自主研發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正式上線發布,面向全球提供大規模中文在線課程。上線課程來自上海交大、北大、香港科技大學和臺灣新竹大學等兩岸三地一流高校。2016年4月據上海教育新聞網報道,該平臺自2014年推出至今已運行課程已超過二百多門次,獲得學分學生5萬人次。2016年4月,“好大學在線”迎來了一位新成員——IBM大數據大學,首批帶來了22門關于大數據技術領域的前沿知識與技能專業課程。這也是IBM大數據在線課程首度從企業走進慕課平臺,為那些對大數據學習抱有極大熱情,卻苦于零基礎難起步的人們提供一個學習平臺。2014年5月8日,中國大學MOOC平臺正式開通,該平臺由“愛課程網”和網易公司聯合建設,已入駐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70多所高校。2015年2月19日,華文慕課平臺在北京大學校內院系一級進行試用,平臺由北京大學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這是繼北京大學在edX上開課之后,對慕課的進一步推動。目前為止,已有多個高校慕課平臺和高校聯盟慕課平臺成立,如清華大學慕課平臺、東北大學幕課平臺、復旦大學慕課平臺、云南省高校慕課平臺、陜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平臺等。2016年2月17日上海市首推的中學名校慕課平臺“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課平臺” 正式上線試運行,上海市初高中學生可用學籍號或身份證號登錄平臺注冊、瀏覽課程信息和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開拓視野,即使在家也能上高中名校特色課。
由此可見,慕課在我國發展非常迅猛,引起了國內各大高校、企業和其它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僅僅3年多的時間,中國的幾大慕課平臺紛紛上線,更多的優質課程供廣大學習者進行學習。同時,慕課共享資源和平臺有由高校向中小學發展的趨勢。
2 如何有效利用慕課資源
慕課以其大規模、開放、在線和互動性等優勢,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快速的發展。中國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各自的慕課平臺,供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慕課在教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點,同時又存在不足,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利用慕課資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非常關心問題。結合一些學者的思考和探索,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種有效利用慕課資源的方式。
2.1 采用慕課和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方式
采用慕課和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方式,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慕課和傳統課堂的優勢,克服其弊端,提高教學效果。慕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學生課前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針對課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第二種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統一要求和引導下,學生先使用慕課平臺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學習完之后,學生之間或者學生與老師對于不懂或者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即時討論。王靜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選修上海市共享課程的學生為例,課程均采用在線教學和見面課面授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結果發現課程的在線教程平均完成率達90.2%。[8]可見,采用慕課和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慕課平臺的使用率。
2.2 慕課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資源
有學者做了一個比喻:他把慕課比作淘寶網,把傳統課堂比作實體店,就像淘寶網無法取代實體店一樣,慕課也無法取代傳統課堂。慕課和傳統課堂教學各有其優缺點。對于一些課程的教學,可以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而把慕課視頻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教學資源。比如在某些學科中,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等的限制,實驗器材缺乏,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老師通過口頭陳述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而現有的網上慕課視頻中會有實驗過程的全程錄制和實驗器材的展示,老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平臺和課程名,讓學生觀看,或者在課堂上統一組織學生觀看,通過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思考。而有些偏遠地區網絡覆蓋率比較低,學生不具備在線慕課學習的條件,教師可以把慕課視頻提前下載下來,作為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2.3 加強對慕課的宣傳
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慕課平臺學習,又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學習,比如一個非專業人士需要編輯照片,就可以去慕課平臺搜索圖片編輯課程,如photoshop教程。但目前存在一個問題,人們對于慕課的了解很少,有些人甚至沒聽說過慕課。顧容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浙江某高校的師生作為研究對象,在關于“你對慕課的了解程度”的調查中,結果發現86.2%的學習者完全不了解慕課,其中77.3%的學習者沒有聽說過,只有7.5%的學習者閱讀過關于慕課的文獻資料。因此學校和其它教育機構應加強對慕課宣傳,同時,教師也應該鼓勵和提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利用慕課平臺進行學習。高校和其它教育機構對慕課課程質量也應該嚴格把控。
3 結語
慕課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對于如何有效利用慕課資源,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在歸納總結前人研究結果的同時,也對慕課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一些新觀點。在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慕課資源,可以規避和克服慕課的不足,充分發揮慕課的優勢。慕課正處于發展階段,它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給傳統教育帶來沖擊和挑戰,未來慕課的發展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15-18.
[2]劉震,曹澤熙.“慕課”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挑戰和機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57-61.
[3]陸賽茜.慕課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新媒體與社會,2014(01):309-323.
[4]王應解,馮策,聶蕓婧.我國高校慕課教育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5(6):80-85.
[5]顧容,曾丹,盧麗等.高校學習者對慕課認知情況的實證研究[J].成人教育,2015 35(07):42-47.
[6]譚文發,周英,呂俊文等.MOOC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研討式教學實踐[J]. 科技資訊,2015,13(22):123-124.
[7]林曼頤.慕課(MOOC)視野下高職院校籃球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3):70-71.
[8]王靜,謝紅,石林.學習者MOOC學習行為分析研究——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例[J].科技資訊,2015(3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