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貧困女大學生;幫扶;工作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其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全新的提法,客觀反映了目前國家治理體系中創新性、科學性、實效性不夠等問題。
基于此,本課題組探索建立完善我校貧困女大學生幫扶工作機制,努力破解貧困生幫扶資助工作中的難點和不足,這也是當前政府與高校工作十分現實和重要的課題。
1 貧困女大學生現狀分析
1.1 生活狀況
據調查得知,貧困女大學生多為來自“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村生源,且因為“重男輕女”、“多子多福”的封建觀念,家里子女眾多,普遍家庭勞動力較少,一般為父親打工、母親照顧家庭;家庭中祖父祖母年邁多病需要長期治療。家庭的經濟收入一般為3-4萬元,需要同時供多子女上學,同時還要照顧生病的老人,家庭支出較大,無主要經濟來源。其地理位置偏僻、缺乏經濟作物、交通不暢等不利因素也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貧苦女大學生往往年齡比同屆學生大1-3歲,重男輕女和經濟收入低等原因造成中高考復讀。她們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以貸款為主,每月生活費200-500元,個別學生甚至低于200元,無力購買生活用品和服裝,伙食費也主要依靠校外打工和助學金,也使得助學金評比激烈。
1.2 學習狀況
她們多數學習成績較好,努力爭取獎學金。在綜合測評中,她們往往占有絕對比例。在兼職方面,女學生吃苦耐勞、細心周到的特性也更容易獲得崗位。在必勝客、肯德基、呷哺呷哺等地方經常能夠遇到打工學生。在升學深造方面,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貧困女大學生并不計劃接本或考研,而是直接就業來減少家庭負擔。
2 貧困女大學生貧困原因分析
2.1 社會原因
(1)國家財政投入薄弱
直到2004年,我國財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率只有2.79%,與世界平均水平的5%相距甚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總量的嚴重不足必然導致對高等教育尤其是貧困大學生補助不足。
(2)社會重視程度不足
由于中國經濟水平仍然較低,經濟體制處于轉型時期,社會保障體系、義務教育、基礎設施等各個方面對財政資金的要求日漸增多,國家顧此失彼,而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對于其他幾項來說并不強烈,大幅度增加對教育的投入顯然太困難。
(3)城鄉貧富差距過大
統計表明,在中國的大學中,在校貧困生數量的增加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大有很大的相關性。
2.2 家庭原因
多數貧困家庭以務農打工為主,因為家庭成員教育文化較低,就業技能較差,供養一個大學生是極大的負擔,一旦遇上自然災害或意外傷害更是雪上加霜。
2.3 幫扶機制不完善
很多院校采用了“獎貸助補減”的助學措施,也取得了可觀效果,但是僧多粥少,拿到助學金和獎學金的畢竟是少數,且部分來自貧困地區的成績較差的學生落,無法拿到獎學金。
2.4 自身的原因
貧困女大學生多數來自落后地區,計算機、英語水平往往不能夠勝任高薪專業崗位;同時由于吃少穿薄,得病的幾率更高于普通同學,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3 完善幫扶工作機制的建議
3.1 政府方面
積極落實國家貸款和生源地貸款,減少女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落實國家助學金和學費減免政策,保證把國家的資助發給有需要的人。
3.2 學校方面
(1)規劃職業生涯,增加技能學習
在入學伊始,對貧困女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她們的興趣、專長、發展意向,及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利用學校資源獲得技能培訓并考取國家認證證書,為求職增加砝碼。院校可根據學生需求和意向調查增設公選課和技能培訓課程。
(2)關懷心理健康
由于自身弱勢,貧困女大學生缺乏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交往的能力。資助同時應關注她們的心理狀態,引導她們參加集體活動,消除心理障礙,培養積極向上、富有理想的人格。
(3)頂崗實踐、鼓勵創業
大二后,學生工作部門將推行就業實習和頂崗實踐,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獲得收入、積累工作經驗并通過學校的聯系確保學生的安全。學校還鼓勵學生創業,山區或農村貧困生可以把家中生產的無污染產品采取賒賬或訂單式購貨等形式通過微信和公眾網站進行銷售,減少生活壓力。
3.3 互聯網作用
建立互聯網幫扶系統,對學生進行互聯網式的服務與幫助,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需求獲得人職匹配的專項幫扶服務。
4 貧困女大學生幫扶機制的功能及意義
4.1 功能
(1)保障功能
考上大學的貧困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被迫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高校貧困女大學生幫扶機制,具有很強大的保障功能,保障貧困女大學生仍然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2)解困功能
政府已經初步建立起一種以“獎、貸、助、補、免”為主要內容的政策體系,為解決高校貧困女大學生的經濟困難,提供強有力的財力保障。
(3)社會功能
貧困女大學生問題不僅僅是教育問題,更是關系著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進而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對高校貧困女大學生的幫扶,不僅有利于其長遠發展,而且有利于幫助貧困家庭從根本上脫貧致富。
4.2 意義
(1)讓高校貧困大學生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2)為決策部門制定有效的幫扶政策、措施,完善幫扶機制提供參考;
(3)推動高校在幫扶貧困生工作中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幫助貧困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