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企合作;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
開展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工作,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校企合作協同育的需要,是建立以現代學徒制為主要模式的培養體制機制的需要,本文才在堅持系統性、適應性、導向性、發展性、可操作性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的實施策略,以期對校企合作背景下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有所幫助。
1 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建設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指導意見》(人社廳發[2008]39號)等國家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本文擬從人文素養、思想品德、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就業質量、工作業績、創業能力等八個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
(1)人文素養。理論方面:學校概況、專業基本情況、重要規章制度等基本情況認知測試成績;各學科成績。實踐方面:興趣愛好:文學、音樂、體育等方面,有證明價值的圖片、文字等活動資料等;特長:技能等級、榮譽證書等有證明價值的證書、作品等。
(2)思想品德。理論方面:政治素養、法律素養。實踐方面:“文明風采”等到校園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中有證明價值的圖片、文字等活動資料等;對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等有證明價值的證書或作品等;學生日常檢查考核記錄等。對學生社會公德、愛護環境、講究衛生、文明禮貌等方面進行綜合定性評價。
(3)職業道德。理論方面:企業規章制度測試成績;職業道德測試成績。實踐方面:對敬業愛崗、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五個方面進行綜合定性評價;對優秀實習生、優秀員工、先進工作者等有證明價值的圖片、文字、證書、作品等證明資料的認定和評估。
(4)職業能力。理論方面:重點考核本職業及本崗位相關的必備職業知識。實踐方面:考核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問題能力;考核完成工作任務數量和質量;班組長、同事定性評價。
(5)職業素養。理論方面:對企業安全規章制度以及從事生產(實習)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的測試成績。重點考查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等精神、安全意識、紀律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等;實踐方面:通過有型作品評價職業素養高低,如生產產品數量質量、作業應用文寫作等;對“勞模”等先進稱號的認定和評估;班組長、同事的定性評價。
(6)就業質量。主要通過對工作的環境條件、環境工福利、權益保障、個人和企業發展前景、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還包括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家庭的滿意度、社會的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7)工作業績。理論方面:對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生產產品的技術參數進行測試成績。實踐方面:重點評定工作中取得的業績和成果,以及工作效率和完成產品質量的情況;完成的主要工作項目、現場解決技術問題情況,技術改造和革新等方面情況。
(8)創業能力。理論方面: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成績。實踐方面:創業報告:通過運用SWOT戰略分析方法,對自己創業項目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寫出創業項目報告;對家庭的主要成員的工作情況、收入情況、受教育情況、對孩子的期望等進行綜合評估;對準創業主體的財力和獲得創業支持的情況進行評估;對個人創業動機、學習能力、技術能力、社會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綜合評估判斷。
2 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辦法
考評指標體系一經確立,要取得理想的考評效果,還要系統設計考評的過程,精心選擇考評的工具,準確應用考評結果,保證考評效果,發揮好考評的最大效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2.1 考評過程設計
在考評過程中考評主體要細化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實訓、文娛活動等各個環節,確定各個環節目標、任務、工作標準,以一定時間段為限,對學生的全面表現進行全程控制和記錄并做出定量或定性分析評價。
2.2 考評主體及考核
學生的生活、學習、實訓等的環境不同、涉及到人物、事物不同,因此要全面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考評,就需要對考評主體進行精心選擇。主要包括學校、企業、同學、家長,這些主體的共同特征是能夠了解學生某一活動環節真實情況和資料。
2.3 考評工具選取
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形成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統;建立學生量化考核制度,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定量或定性地考核評價,形成高效的管理控制系統;要運用先進的信息采集技術,建立起高效的大數據系統。
2.4 考評結果應用
考評結果主要用于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上;用于學校或用人單位調整教育培訓內容、改進教學培訓方式、主動提高教育培訓效果上;當然作為一個有權威、客觀地的考評結果,還要用于對學生評先選優上;另外,考評結果會對企業選撥人才提供參與價值。
3 結束語
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評價工作,要體現社會發展需要、企業選拔和使用人才需要和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需要學校各部門以及學校與企業、家庭、學生本人等各方之間密切配合,才能保證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目的,共同開創學校、企業、家庭三方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Z].2015.
[2]楊緒峰,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4).
[3]李傳偉.董先.姜義,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之育人機制研究與實踐[Z].中國職協2015年度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