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職業教育;機電職教集團;管理體制
在長春已建立的行業性和區域性的職教集團中,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可列為本市創建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典型個案。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是2009年由市政府批準在本市首批建立的行業性職教集團,還是一個以機電類專業為主體的本市多系統、多行業、多產業和多區域性質的職教集團。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它既具有創建的普遍性,還具有特殊性,亦或說它是一個特殊性與普適性的共同體。該案例著力從其應用價值、創建背景、體制創新進行個案剖析,以創新運行機制與體制管理為切入點,來探討集團化辦學在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的創建背景
1.1 吉林省制造業發展現狀
目前,吉林省已形成了汽車及軌道客車產業、石油化工產業、農產品加工、現代中藥和生物制藥、光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冶金建材、新材料、裝備制造業等八大支柱產業。2009年6月出臺的《吉林省工業產業躍升計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使支柱產業總產值占到全省工業總產值比重的70 %以上,集中力量建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專用車生產、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農機裝備制造業等十大產業基地。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上規模企業有700余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汽-大眾和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家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政策支持和拉動下,“十二五”期間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機電行業的迅猛發展,為職教集團的創建奠定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1.2 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狀況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集團化,出臺多項政策和制度鼓勵、推動這些工作的開展。吉林省現有高職院校近20所,中等職業學校近300所,生源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為集團化辦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由于地域差別、經濟水平差別,各個職業院校之間發展參差不齊。
1.3 吉林省機電行業發展狀況
吉林省在“十二五”期間將依托軌道客車、汽車及農機產業,大力發展制造業。而隨著裝備制造業的迅猛發展,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機電設備的應用作為一種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技術手段,正在各制造企業中廣泛使用。對于汽車整車生產企業來說,機電類技術的使用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軌道車輛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無論作為生產企業還是使用企業,產品的裝調、維修都是至關重要的。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及企業技術升級,對機電技術人才的需求必將大量增加,不僅需要一批機電產品的開發設計人員,同時,更需要大量的能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和設備,生產、裝配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技能人才。吉林省機電行業發展帶來的對高技能性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為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的創建提供了人才需求的有利時機。
2 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的應用價值
有利于中高職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合理使用和配置職教資源、整合現有的各類職教資源,這在實施職教集團化辦學中非常具有應用價值。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的創建,有利于集團內中高職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集團通過三年多的建設與發展,首先,使集團內職業院校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方面更能主動、靈活適應企業需求;其次,使集團內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企業更加的主動為中、高職學生提供切合實際的頂崗實習場所,更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與院校聯手,在集團學生就業上、教學改革中和專業建設上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最后,依托職教集團,在集團內擬實現成績互認或學分互換,擬實行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素質,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多贏”的平臺,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
3 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管理體制的創新
由市政府、市教委牽頭,聯合長春市機電類企業集團、行業協會和職業院校共20家成員單位,組建了長春市機電職教集團,實現集團化辦學管理體制了不斷改革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集團化辦學建設的步伐將不斷推進,職教集團成員單位的聯盟將逐步從初步聚合走向深度合作、外部交往走向內部合作,并由公益性的驅動走向公益與利益的雙重結合。
當然,隨著職教集團合作的進一步深入,集團化辦學中集團組織結構和法定代表人地位問題、辦學實體自主發展與政府主導問題、集團化辦學利益取向與校企合作走向問題、企業逐利與教育公益性的博弈問題、集團化辦學的專職和兼職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問題、集團化辦學的績效評價的實施與質量保障等問題,還需要通過集團成員相互協商與溝通,以達成共識,形成共贏,以加快推進長春市機電職業教育集團以及市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匡瑛.境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基本經驗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5):25-28.
[2]余秀琴.國內(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6):19-24.
[3]鮑賢俊.“聯合體”型中高職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教育發展研究,2007(03):6-8.
[4]鮑賢俊,孫梅,吳國偉.職業教育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背景研究與動力分析[J].交通職業教育,2009(06):33-36.
[5]鮑賢俊.職業教育集團是個改革創新的大舞臺.上海教育,2008(08):28-29.
[6]GB/T19580-2004,卓越績效評價準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7]劉惠琴.高校團隊創新績效評價-模型與實證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8]楊林,劉應蘭,盧朝佑.基于執行力的高校績效管理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9(36):25-27.
[9]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教育績效評價[EB/OL].(2006-12-30)[2015-3-10].http://wiki.mba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