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常態;經濟質量;改革
1 引言
經濟發展是一國的強大動力,經濟質量又是一國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保障。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一代領導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篇章,經濟質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縱觀經濟發展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給予了經濟發展的新征程。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如何在“新常態”下提高我國的經濟質量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問題。經濟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標準,可持續、高效益、低成本是高質量經濟的要求。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高速增長的經濟階段后,出現了“新常態”經濟,在此階段提升經濟質量是平穩經過經濟過渡的重要保障。
2 中國經濟“新常態”綜述
2.1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科學內涵
“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的新姿態、新階段,其科學內涵主要在于:一是“新”,即不同于過往,是一種新鮮血液的注入;二是“常態”,即相對比較穩定并且會延續較長時間的一種狀態。“新常態”的本質在于提高經濟質量,增加經濟效益。“新常態”的指向是國民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提升,就業有保障,價格水平穩定,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提法在經濟政策的實施上表現為,簡政放權,開放民間投資領域,重視就業,淡化速度,提升服務業的比重等,從而提高中國經濟的質量,其政策寓意為經濟增速回落,宏觀調控上更加注重穩增長、高質量,摒棄高速大規模的經濟政策。
2.2 經濟“新常態”的新特征
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階段之后,經濟問題有所顯現,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要逐步進入新的增長模式,以應變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從而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時期。“新常態”的四個主要特征變現為: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
3 經濟“新常態”下提升我國經濟質量的對策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們面對的是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如何應對經濟風險,如何進行經濟創新,這就為中國經濟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提升我國經濟質量。經過對經濟的新階段研究,經濟的長期觀測,得出了在經濟“新常態”下提升我國經濟質量的對策。
3.1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新常態最核心的變化,增速放慢但結構在不斷優化,這是新常態的典型特征,我們不再追求經濟的高增長,而是追求在經濟增長速度合理下的經濟結構優化,這樣經濟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才能增強,經濟質量和效益才能提高。
3.2 產業結構升級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產業也在進行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使各地區自然資源、生產要素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合理配置,經濟質量不斷提升,這就要我國經濟不斷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不斷適應新形勢的出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提升。第一,加強以重化學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第二,由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第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第四,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國家加大創新支持,推動技術生產的進步。
3.3 需求結構優化
從需求角度分析,新常態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主要途徑是擴大有效需求。擴大消費需求,主要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和政府消費需求,擴大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使經濟發展的動力從過去片面依賴外需和投資轉到要更注重內需和居民消費需求上來。形成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共同拉動的經濟模式。加大消費需求,就要不斷加強我國新經濟形勢下的醫療保障,教育、住房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全體城鄉居民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得到保障,在擴大消費需求上減少阻礙,充分消費。需求結構的優化,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依賴國外經濟發展的舊常態。
3.4 收入結構調整
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結構直接關系到經濟的消費情況,消費質量的提升又進一步帶動著經濟質量的加速。為適應更高層次的經濟需求,我國經濟在發展新階段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收入結構的不斷調整,又表現出收入分配的調整。收入分配一直是我國經濟面臨的重大經濟分配問題,要想經濟質量達到質的提高,必須加快解決分配制度的改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緩解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公平。
3.5 改善民生,完善社保制度
在我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人民是最堅實的后盾。改善民生,做好人民的經濟生活支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可以促進勞動力的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提高經濟質量的底線。
3.6 完善社保體系,注重制度改革
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與組織結構都需要升級與優化,這就必然導致勞動力的流失,會出現一定比例的失業人口的出現,為了更好的服務經濟質量的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至關重要。應當把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穩固的基礎。而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諸多任務中,要把盡快彌補制度缺失作為優先目標;因為相對于其他矛盾,一部分社會群體沒有基本保障的制度安排是最大的不公平。
3.7 提高勞動效率,注重人才紅利
對于舊常態而言,新常態下的經濟不僅追求經濟數量更注重經濟質量。面對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人才紅利下滑的階段,經濟新常態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人才的培養、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才紅利的延續期。
3.8 簡政放權,全面深化改革
經濟新常態的提出,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簡政放權,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的關系,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政府不再管“管不了的事”和“不該管的事”,轉變政府職能,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經濟質量的提升。
通過簡政放權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也是政府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在改革過程中不斷清理自身的政策的瑕疵,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權威力,給予經濟投資人信心,進而也將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3.9 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在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的時候,新常態下經濟面臨著回檔回落的新階段,要想繼續提高經濟質量,我國就要繼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著開放型經濟模式轉變。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新常態下我們要加大出口模式的創新,轉變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積極參與全球間的經濟合作,加強對外開放水平,與主要經濟體的協調與合作,同時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以互利共贏、多元發展、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格局中爭取主動權。
3.10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面對新常態經濟,我們要抓住機遇,勇敢的發展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對外開放能力將會進一步的提升,而在這種大背景的前提下,企業要努力尋找與國外資源相合作的機會,突出自身產品的優勢,吸取國外優勢技術。除此之外,我國城鎮化過去發展緩慢,相比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化將迎來新機遇,可持續釋放新動力,促進城鎮經濟的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面對新常態經濟,我們要接受挑戰。新常態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多挑戰,這必將是我國提高經濟質量所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新常態,我們要有平常心、堅定的心,科學認識新常態,積極應對新常態,學會在新常態下創新,書寫經濟新常態新篇章。
5 結束語
中國經濟新常態是新時期新階段,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質量的提升是我國經濟研究的重點。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是經濟質量提升的外部保障。經濟發展不是封閉式,而是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努力拓展對外開放與應對能力,對我國經濟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技術、資金、資源的支持。最后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還要用平常心去迎接這個新經濟階段,在新機遇與新挑戰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新經濟所要求的新任務。不斷創新,化解風險才能確保經濟質量的提升。中國經濟新常態,是中國經濟新一階段騰飛的準備期,做好經濟質量的提升,確保經濟發展釋放持續動力,才能為中國經濟在世界中創造新輝煌書寫新征程!
參考文獻
[1]鄭京平.中國經濟新常態及應對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14:42-44.
[2]本刊編輯部.正確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J].浙江經濟,2014(19):23-24.
[3]王勇.宏觀經濟工作將著力提高經濟質量[N].證券時報,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