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大學生越來越不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的發展,哪怕是體育系的學生也深受其害。但社會發展需要的是綜合素質型人才,國家也在逐步加大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學校應該加強對排球的競技訓練,拓寬體育系學生,特別是女學生未來的就業道路。通過一系列方法研究,對當前安徽省高校體育系的排球學習情況作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安徽省體育系女大學生對排球價值的認識不全面且體育態度較為消極,而對于部分持積極態度的,但對排球專業學習不夠,同時提出存在的問題。對加強安徽省體育系女生的排球競技能力,以及拓寬體育道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 排球 體育系女生 發展
-、前言
(一)研究背景
現如今,國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大趨勢下,國家教育局加強了各高校的體育教育。加大基礎設施和人員配置,都不斷在提升體育教育?;仡櫚不帐∨徘蜻\動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如今,安徽省政府對高校體育運動的重視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正快速發展。高校體育運動是社會關注的重點,為國家不斷輸送體育人才。因此,加強高校體育教育是我們必須落實的。排球運動要有更高的發展就應該不斷落實同時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二)研究目的
自新中國的成立,我國的排球運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群眾性排球運動的開展,促進了排球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增強了人民的體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學生排球運動的發展,不僅能促進我國排球發展的整體實力,更能為日后我國排球運動的持續發展儲備力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課題以安徽省高校體育系女子排球專選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巢湖學院、宿州學院、安慶師范學院、安徽師范大學等選排球專業師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檢索,查閱安徽省高校女子排球發展現狀和競技水平的文獻,并上網搜集了資料。
2.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的研究目的和內容。對安徽四所大學的體育系師生共發送8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80份,該問卷符合社會學調查要求。
3.訪談法
根據我所研究目的和內容,專訪各院校師生代表進行訪談。訪談人數多,收集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三、結果與分析
(一)我國教育發展規劃對體育事業的影響
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說明對當今教育的發展規劃改革,我國教育規劃的改革對發展體育事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鼓勵了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大了學校體育事業的開展。但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強調學校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地位,我省更該配合發展、加大高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完善體育成分,拓寬體育道路。教育規劃的進一步強調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安徽省高校體育系女生排球發展現狀
1.安徽省體育系女大學生對排球價值的認識不全面并且體育態度較為消極。
2.部分持積極態度,但對排球的教學年限、內容、形式的滿意率不高。
3.影響安徽省體育系女大學生參加排球學習的主要因素是體育器材和場館設施的缺乏、學習緊張沒有時間。
(三)展望安徽省排球運動發展未來
排球運動是一項娛樂性強,又極具魅力的運動。但排球運動的發展是很復雜的,政府、社會多方面的支持。雖然我省排球運動恢復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取得驕人的成績,但是隨著政府部門和社會的多方關注.學校排球隊的穩步發展,群眾排球運動的逐步深人,排球運動必然受人廣泛關注,也必然會實現安徽省排球運動的大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以上研究,對于本課題的開展與研究具有很大的啟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較為科學化的結論,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研究方法過于單一,研究內容不夠全面。所以,安徽省女生的排球競技水平存在一定的問題。我給出自己的建議,希望能幫助我省高校女子排球發展。
(一)結論
1.我省高校體育系女子排球的發展情況不完善,影響因素多。
2.我省高校體育系女子排球的參與人數少,基礎設施不齊全,群眾的參與熱度不強烈。
3.我省高校體育子女子排球運動員的未來發展道路不廣,限制了女子排球的發展,阻礙了女子排球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建議
1.以學校排球為重點,完善排球運動發展體系
提高安徽省排球運動發展系統,完善安徽省排球運動發展體系,首先要堅持在學校開展以“小學選苗子、中學打基礎、大學出成績”為指導思想的培養體系.在數量和質量維度排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建立完善的文化系統。
2.以人才選拔為基礎,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效能
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效能。各主管部門加強對排球教練員參加培訓、提高教練員的執教能力。
3.加強區域合作,多開展排球比賽。
參考文獻:
[1] 安智.安徽排球期待涅槃[N].安徽網.2014,8.
[2] 符欣.高校體育社團社會評價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7.
[4] 吳偉.安徽省城市群眾性排球運動現狀與發展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