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3
摘 要 目的 探索河南省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現狀,為進一步改善高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提出更好的建議及理論參考。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900名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分析。結果 目前河南省女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較差,參加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相對不足,鍛煉場所及鍛煉項目等存在較為明顯的集中趨勢。結論 河南省大部分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低、持續時間短、女大學生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脫節現象。
關鍵詞 女大學生 體育鍛煉 態度 行為 現狀調查
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訂的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準》測試工作,并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1]。女大學生作為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中堅力量,關注她們的健康是高校體育工作者義無反顧的責任。研究表明,課外體育鍛煉可以通過科學的身體活動形式給予人體各器官、系統一種良好的刺激,促使身體的形態結構、生理技能等方面發生一系列適應性反應和變化,從而增強個體體質,增進健康[2]。然而,有研究表明,女大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有逐漸下滑的趨勢。她們越來越厭煩參加體育鍛煉,身體惰性越來越大,不想參加體育鍛煉,對體育鍛煉興趣低、關注低、投入低,并已成為惡性循環[3]。這些問題的出現不禁要讓我們把研究的視角聚焦于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問題上。為全面了解河南省高校女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本課題組對省內7所高校的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報告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5年9月-10月,課題組選取了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7所高校進行調查,分別是: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教育學院。研究者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分別在操場、宿舍、圖書館、自習室等地方,抽取在校女大學生900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河南省在校女大學生;自愿參與本研究;能以書面方式獨立完成問卷。排除標準:語言交流有障礙者;體育專業的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研究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遵循有關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初步確定調查問卷內容。通過征詢有關護理教育專家、體育教師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形成了《在校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現狀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年級、生源地、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時間、對體育鍛煉態度等信息。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解釋了調查目的及意義,取得調查對象的配合后,現場發放放問卷900份,回收849份,其中有效問卷808份,有效率95%。
2.統計學分析
調查表完全回收后,采用Excel2010錄入數據,雙人核查后導入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主要描述調查內容的頻數、百分比等。
二、結果
(一)女大學生的一般資料
共調查808位女大學生,專科生49名(6.1%),本科生732名(90.6%),研究生24名(3.0%),博士生3名(0.4%);一年級346名(42.8%),二年級281名(34.8%),三年級138名(17.1%),四年級43名(5.3%);生源地:農村487名(60.2%),城市214名(26.5%),城鄉結合部97名(12%),其他10名(1.2%)。
(二)女大學生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
由表1可以看出,抱有積極態度(非常喜歡和喜歡)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女大學生占54.4%,說明河南省高校女大學生中有半數左右的女生,對課余體育鍛煉態度不積極。另有41.1%的女生對課余體育鍛煉態度一般,說明這些女大學生是課余體育鍛煉群體之中的潛在群體。僅有4.5%的女大學生不喜歡課余體育鍛煉 ,說明河南省高校絕大部分女大學生還是比較能夠接受課余體育鍛煉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1.5%女大學生知道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43.6%的女大學生知道一些科學鍛煉的方法,有34.8%的女大學生對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并不了解。這說明,河南省大部分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方法的認識不夠科學、全面,女大學生的科學體育鍛煉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女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行為狀況
1.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差異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一、 二年級的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明顯高于三、四年級。目前大學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說明開設體育課時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遠遠高于體育課結束后的鍛煉人數。同時,調查結果顯示,天天進行體育鍛煉的女大學生占9.8%,每周進行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占21.7%,每周只鍛煉1-2次的女生 ,占總調查人數的35.4% ,每月鍛煉1-2次者占4.2%,還有2.5%的女大學生從不參加鍛煉。顯然這與培養高校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標要求差距甚遠。
由表2可以看出,66.8%的女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并不是自已積極主動去鍛煉的,而是通過體育課或院系組織的體育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這種高度集中的選擇趨勢,也恰恰說明了開設體育課時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遠遠高于體育課結束后的鍛煉人數。從持續時間上看,43.1%的女大學生鍛煉時間在30-60分鐘之間,只有10.8%的女大學生鍛煉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很明顯,大部分女大學生的鍛煉時間是不足以達到鍛煉效果的。
2.影響女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
影響和制約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多種多樣,本次問卷按照影響因素的不同程度劃分,設置多選題一道,將影響女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分為以下幾個條目,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后,結果如表3所示。
三、討論
(一)女大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及科學體育鍛煉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本次的調查結果看,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34.8%的女大學生對科學鍛煉方法并不了解,與國外相關調查結果趨近 [4]。 另外,程喆等人的研究也發現多數女大學生對參與課余健身活動積極率不高并且對科學的健身方法不了解[5]。提示女大學生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及科學體育鍛煉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態度對她的行為具有指導性或動力性的影響”。面對目前女大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的現狀,建議高校加強對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思想的宣傳力度和教育力度,普及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營造更好的體育氛圍,進而培養女大學生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二)多數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42.1%女大學生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不超過3次、且持續時間短,多數女大學生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嚴重脫節。這一結果與周銀等研究結果一致[6] 。體育鍛煉的頻率是反映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最為重要的指標,同時也是反映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最直接、最客觀的指標。根據《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的要求,學生“早操”每周不得少于三次,“課外活動”每周不得少于二次,顯然當前女大學生的鍛煉現狀與培養目標要求差距甚遠。針對該調查結果,結合目前我省女大學生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嚴重脫節的現實,筆者建議各高校體育課教學應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堂注重方法與技能教學,課外注重實踐與運用體驗,全面推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7]。但是,僅靠每周兩學時體育課 ,要想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是不現實的,所以應根據女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多開設一些相應的體育活動 ,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譬如: 舉辦各種體育系列講座、知識競賽、舉辦健美操、體育舞蹈大賽等。也可多開設女大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選修課,使學生掌握一些富有時代感、實用性強、趣味性和娛樂性更為濃厚的體育鍛煉方法 ,從而讓她們從心底里愛上體育鍛煉。這樣,有利于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自覺性與積極性的提高,促使其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影響女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分析及建議
本次調查發現,影響我省女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自身因素主要是:自身的體育基礎、自己的時間安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等。這與程喆在山東省普通高校女大學生課余健身活動參與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中的結果略有差異[5],同時,吳偉容等研究[8]結果表明,學業負擔過重,體育設施缺乏,沒有自己喜歡的項目等因素也限制了女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在當今社會,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女性肩負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重任,她們承擔著孕育后代的艱巨任務,擔負著相當繁重的社會工作,所以她們的健康也顯得尤為重要。科學地鍛煉身體是促進身體健康和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9],因此,她們在大學時代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有著深遠的意義。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到她們未來的生活質量和事業成就,所以,女大學生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重視體育鍛煉,掌握體育鍛煉的技巧和方法,找到影響自己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原因所在,平時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自覺地鍛煉身體,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基金項目:2015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xjxm249)。
參考文獻:
[1] 仲啟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對學生體育鍛煉激勵機制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5,(5):8-11.
[2] 王寬,李西彩.陜西省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調查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0(18):82-85.
[3] 李君華,馬小麗,劉鵬.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以中華女子學院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5,(4):113-117.
[4] Lu Y,Kim Y ,Dou X,etal .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sing media richness and interactivity in web design [J] . Comput Hum Behav,2014,41:40-50.
[5] 程喆.山東省普通高校女大學生課余健身活動參與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
[6] 周銀.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長治市高校為例[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5,(4):22-25.
[7] 向昌浩.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2):119-120.
[8] 吳偉容,代啊明,李思萌,等.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與身體素質狀況的調查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1):244.
[9] 喬洪輝.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教育時空.2015,2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