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體育課作為一門著重于運動參與的特殊學科,在加強學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體育教學通過學生的運動參與,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從身體上到心理上進行感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體會德育教育的內涵。本文通過一堂體育課中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結束部分四個部分教師與學生的言談舉止及活動,分析探討體育課各環節德育教育的實施方法與途徑,為以后的體育課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體育課 德育 案例 實施方法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進步,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青少年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然而在這信息蓬勃發展的時代,青少年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青少年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通過網絡能夠接觸到各個層面的信息,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未發育成熟,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1],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德育教育必須齊頭并進,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學科當中去。因此體育教學也承擔著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責任。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第四條提出“堅持德育為先”的戰略主題,要求將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2]。因此,體育教師利用體育學科的學科優勢加強德育滲透是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這也是體育教師的基本職責。
一、案例與分析
(一)開始部分
1.案例回放
上課鈴響后體育委員整理隊伍,檢查服裝并報告人數,體育委員歸隊后,師生互相問好。老師運用提問的方式導出本節課的內容,問“前幾天我看見個有趣的公式,說是1+1>2,我們都知道在數學中1+1=2的,那么為什么有人說1+1>2呢?有人知道嗎?”
同學們小聲議論,有同學回答:“應該是指互相合作吧!”
“是的,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那是因為兩個人的力量有機的結合后就大于兩個人力量的總和,這也說明了團結合作的力量。而我們今天要學習也是一項需要同伴之間合作的運動,那就是接力跑。”
2.分析討論
每節體育課都有課堂常規,并且課程常規的程序大同小異,看似有些呆板。但是這看似呆板的課堂常規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不僅使體育教學規范化,防止一部分學生缺席,其中還滲透了德育教育。體育課的課堂常規是體育課的一部分,體育課堂通過學生快速整齊的隊列隊形、便于運動的服裝,清晰準確的口號聲以及有組織有紀律的隊伍調動對學生灌輸組織紀律、文明禮貌、安全意識等思想品質[3]。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思考團結合作的力量,教師在學生思考之后,再給予總結回答,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隨之導出課的內容。在課堂常規中,教師能夠通過提問、自問自答、或者是開門見山的直接點題等方式,引發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再認識、給予學生思考某個問題,或是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體育課課堂常規中,教師能夠通過言傳,師生的互動,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等。
(二)準備部分
1.案例回放
安排完見習生后,老師通過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奮性,也能夠提高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教師講解了“網魚”的游戲規則并詢問是否有三名同學自愿作為“漁網”,同學們表現積極,老師對此表示了贊揚。開始游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開始時作為“漁網”的三名同學不得其法。老師在一旁提示,“你們要統一找準一個目標”,之后情況逐漸好轉……,老師集合講評“剛才游戲大家做的都很好,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作為漁網的同學也不錯,開始時不得其法,之后找對了方法,提高了效率,相當不錯。做事情就該這樣,尋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2.分析討論
在準備活動時,能夠通過慢跑、徒手操或者游戲或者其他方式來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各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的行為習慣,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在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摸索和老師的提示,明白了“網魚”的訣竅。教師能夠通過準備活動的內容,如慢跑、游戲、小比賽……,給學生灌輸一些思想,例如做事的方式方法教育;或通過反應能力的小活動鍛煉學生的快速應變的能力;或者是通過比賽進行組織紀律性教育;又或者是通過活動、事例宣揚意志品質,勇敢堅毅、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或吃苦耐勞,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等精神[4]。
(三)基本部分
1.案例回放
課上主要是學習下壓式交接棒,老師先讓學生分成四列縱隊比賽傳棒子,每列同學由后向前傳遞,要求傳遞時不能轉身,速度要快、要穩。比賽時,有人從肩上傳遞,大多數人還是在腰部傳遞,而有人差點掉棒的,也有人又快又穩。比賽結束后,老師詢問學生的感受,學生認為傳遞時不能太急,從肩上傳遞速度慢,傳棒時接棒人要先把手伸出接棒速度更快。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之后開始講解示范下壓式交接棒技術以及兩人如何站位配合,之后學生進行練習:徒手模仿練習;兩人、四人一組原地跑動交接棒練習;兩人一組慢跑中交接棒練習。老師在每個練習前講解練習任務以及注意事項,練習中則進行巡視指導。
2.分析討論
體育課的基本部分承載著體育課最主要的教學內容,當然也是體育教學中承載著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學生在小比賽中親身體會交接棒時要注意的事,并通過師生互動,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讓學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刻,之后的學習也能夠更加投入。
學生進行兩人或四人互相配合練習時,需要隊員間的默契配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而在練習時有些人遇到技術上的困難,例如引跑的時機把握、交接棒時壓棒的技術動作,在老師和同學的指導和幫助下克服困難完成既定目標,提高了學生克服困難、阻礙的決心和能力,鍛煉了他們不怕挫折、敢于挑戰的意志品質。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能夠將其他德育內容融合到我們的教學內容當中去,讓技術動作較好的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對其進行表揚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若是做的不好的,也可以用緩和的語氣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指明其應該努力的方向。又例如在教學比賽中融合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通過學生的加油、喝彩來體現;或是教師表揚學生遵守比賽規則來加強學生組織紀律觀念等等。在設計其他教學內容時,體育教師也能夠融入德育教育思想,使學生在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時,思想也能夠得到一次洗禮。除了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德育教育,還能夠在一些突發事件中隨機應變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體育教學往往是在室外進行教學,往往容易出現突發事件,例如學生發生口角、誤傷甚至于打架,但更多的伴隨著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不論如何,體育教師能夠在解決突發事件的同時給予學生批評教育或表揚鼓勵,都是課堂上對德育的一種滲透。
(四)結束部分
1.案例回顧
在體育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收拾器材,學生以老師為圓心圍成一圈,伴著輕音樂跟隨老師做放松練習,然后兩人一組作放松練習。放松練習后,老師進行課后講評,對學生間的相互配合進行表揚,并指出練習時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方法,最后安排學生歸還體育器材。
2.分析討論
體育課結束部分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身心放松,同時教師做最后的小結。優美的音樂能夠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放松。在同伴的幫助下放松身心,使人的感情更加和諧。
教師最后表揚鼓勵表現好的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收拾、歸還體育器材,使學生明白要愛護公物,在平時要自覺保護學校體育器材。在課后的講評時,也能夠教育學生要愛護公物[5],學校是大家的活動場所,學校里的器材也是大家在共同使用,大家應該自覺保護這些物品。
二、結語
體育課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德育教育貫穿于體育課的全過程。在體育課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都能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德育教育,體育教師能夠避免冗長的說教,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課簡明的指出自己的意圖,有組織、有計劃的將德育貫穿到體育課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思考、學習,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健康體魄的青少年。
參考文獻:
[1] 徐昭彩.在體育課中體現德育教育[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6).
[2] 吳曉陽,于海濤.體育課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案例與分析[J].體育教育,2012(5).
[3] 張躍平.中學體育課要注重德育教育[J].科教導刊,2011(1).
[4] 達瓦次仁.體育課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2014(6).
[5] 萬延慶.體育課滲透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J].體育世界,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