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現在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說是《最炫民族風》,這首歌曲倍受人們喜愛,不僅是因為歌詞易于被大眾所接受,易于為大眾所傳唱,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歌詞的語音形式具有較強的韻律感,并且契合于人們心中對語音熟悉感;如《三字經》、《詩經》較之其他文言作品更易被大眾所誦讀,就在于較強的韻律感。這些歌詞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并與曲調一起成為一個個跳躍的符號,深刻于大眾心中。
一首歌曲推唱出來之后,能不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即文詞和曲調。一首好的歌曲,其文詞和曲調是骨肉相連、相得益彰的一個有機整體,他們相互配合,成為同時涉及文學和音樂的藝術形態,它具有自己獨特的敘述方式、審美價值和結構形態。流行歌曲之所以被冠以“流行”二字,取決于歌曲的傳唱度與受歡迎度,往往通俗易懂的語詞內容和余音繚繞的曲調旋律易于為大眾審美所接受,從而提升歌曲的流行度。歌詞是歌曲中的文詞部分,詞創作者對歌詞語言進行修飾來進行情感交流,在準確地表達所想所感的基礎上,通過語言的美感而不斷靠近大眾的審美,達到情感的共鳴。《最炫民族風》是鳳凰傳奇發行的一首歌曲,其明快的曲調和通俗的語言為廣大歌迷所喜愛,萬人傳唱,風靡至今。
這首歌詞寫作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多處運用了疊音字。如歌詞中的這些句子“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彎彎的河水從天上來”、“火辣辣的歌謠是我們的期待”、“悠悠地唱著最炫的民族風”,這里“綿綿”“彎彎”“悠悠”“火辣辣”這種AA式、ABB式的疊字用法在摹聲狀物的同時,在調節節拍、增強音樂性的基礎上,表達了特定的情感,透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加強口語化,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最炫民族風》的歌詞作者張超有深厚的古文化基礎,他的這種創作作風與中國古代詩詞善用疊字的優良傳統是一脈相承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字重疊而構成的詞,古人叫“疊字”,我們現在稱之為“疊詞”。一些普通的單音節字,一經詩人巧妙地運用,仿佛點石為金,讓語言產生了新的活力。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305篇中使用疊詞的就有200篇,后來的《古詩十九首》在疊詞運用上堪稱典范,唐宋詩詞中也有很多用疊詞的經典詩篇。如王維《積雨輞川莊作》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詩歌中疊字用得好,表情達意或強烈、或委婉、或深沉;狀物描景繪聲繪色,可見可聞;并且讀起來擲地有聲,顯示其音律美。
一般情況下,詩詞中運用疊字可起到如下意想不到的作用:妙用疊字,有助于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相當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容顏豐美、妝飾艷麗的婦女形象。又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保ā豆旁娛攀住分短鎏鰻颗P恰罚疤鎏觥睂懢嚯x之遠,“皎皎”寫星光之亮,形象地表達了牛郎織女纏綿的感情;“纖纖”狀手之修美,“札札”狀織布之繁忙,“盈盈”寫水之形態,“脈脈”寫人之情貌,四組疊詞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呼之欲出。十句詩中使用了六個疊詞,狀物準確生動,寫人形象逼真,表現出一個相思女子的哀怨憂傷。
詩詞中巧妙地運用疊字,它有助于描繪意象,擴大意境,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陶淵明的田園詩不避重復,疊詞運用比比皆是。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歸園田居》),“曖曖”描摹了山村景致的朦朧與靜謐,“依依”繪出了炊煙裊裊上升的輕柔體態;又如“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凄凄”讓人感受到風是如何勁吹,“翳翳”又再現了大雪的天空如何昏暗陰晦——詩人的閑適恬淡之情融入其中。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某種程度上繼承了陶淵明的風格,《積雨輞川莊作》中有“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詩句。“漠漠”有廣闊無邊的意思,它仿佛使人看到廣闊無垠的水田上,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陰陰”是幽深之意,表明樹木郁郁蔥蔥,黃鸝深藏在樹葉里婉轉地啼鳴。詩人描繪的夏日風景圖,正是詩人歡暢的心情所在。杜甫也是用疊詞的高手,《曲江》一詩中有“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句子,“深深”和“款款”表達了作者的感動,傳達了蛺蝶采花釀蜜、蜻蜓點水飛舞的生命以及它們給予詩人的感動。又如“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江畔獨步尋花》之七),用“紛紛”“細細”抒發自己惜花、愛花的心情,情真意切。宋人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尖尖”疊用,描寫了嫩綠的小荷剛剛鉆出水面那一瞬間的情景,給人以生機勃勃、清新美好的感受。出水芙蓉,美麗動人,蜻蜓有情,停立其上——多么新穎別致而充滿生活氣息的鏡頭!
我們知道,古代詩詞大都是配樂歌唱的,因此詩詞中大量運用疊字的一個原因就是可以讓詩詞聲韻回環,節奏明快,流轉自然,有助于增強詩詞的音律美。白居易《琵琶行》用疊字來描寫音樂,繪聲形象,擬音傳神,十分絕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备屓朔Q道的是有些擬聲詞本身就屬于疊詞,這些擬聲疊詞的運用,可以使詩文更生動形象,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如《木蘭辭》用“唧唧復唧唧”寫木蘭的嘆息聲;杜甫《登高》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句用“蕭蕭”摹寫落葉聲;黃巢《題菊花》的“颯颯秋風滿院栽”一句,用“颯颯”摹寫風聲;李煜《浪淘沙》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一句,用“潺潺”摹寫雨聲;岳飛《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一句,用“瀟瀟”摹寫雨聲——這些都十分精當。疊字摹聲,最精到的是摹寫樂聲。上述疊詞,直接模擬聲音,將樂聲的強弱、快慢、輕重表達得具體可感,增加了詩句的音樂性和節奏感,突出了琵琶聲的美妙動人。當然,如果能把繪形和摹聲結合起來,那就更加妙不可言。唐代詩僧寒山的《杳杳寒山道》就是這樣的作品:“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边@首詩通篇句首用疊字,這在古詩中是不多見的?!拌描谩本哂杏陌档纳矢?,“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同指時間,又有長短之分。八組疊詞,接連使用,繪聲繪色,各具情狀又富于變化,不僅活現出高山深壑中一位孤寂而閑靜的僧人形象,更讓讀者沉浸于美妙的韻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