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內容的表述往往比較精練,稍不注意,就會漏掉重要內容,甚至是一些關鍵的思想方法。教師如果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不足,便會導致對課堂教學進度與效果的誤判,對整體教學設計造成障礙。因此,無論是教師施教,還是學生學習,細節都至關重要。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通過細化教學細節,讓數學課堂展現精彩。
關鍵詞:初中數學;細節教學;精彩呈現
中圖分類號:G633.6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07
一、關注細節,有效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想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數學,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有熱情。
在這樣的內在動力推進之下,學生的學習活動便會走向主動,教學效率也自然隨之提升。
例如,我通過對學生在完成數學練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發現,凡是題目當中含有具體操作元素的,學生的解題熱情總會高一些。我又繼續詢問了一些學生,大家表示,每當將解題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的時候,他們總會覺得這類題目生動有趣很多。
于是,我將學生的這一喜好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在對圓錐的側面積與全面積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請學生用紙親手做了一個圓錐體,然后試著去發現面積的求法。這種形式讓學生興趣大增。簡單動手之后,大家發現,如果把圓錐從側面剪開,將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圓錐的側面就是一個扇形,全面積則把底面的圓形面積加上側面的扇形面積即可,看似復雜的問題一下子清晰起來了。
很多教師總是表示,無法真正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到底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其實,學生的興趣喜好無需明確表達,從很多細節就可以流露出來,教師只要抓住了這些細節,就能夠輕松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興趣。
二、關注細節,消除師生溝通壁壘
理想教學過程的實現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學活動的安排與開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師生之間的持續交流,使教師能夠時刻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進而適時對課堂教學加以調整,保持最優的教學狀態。
例如,在對有理數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將一些重點概念向學生分別進行闡述。我講到“小于”和“不大于”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時,發現不少學生都遲疑了一下,給我的回應也存在分歧。我意識到,在對這個內容的理解上,學生是存在困惑的,而我在預先的教學設計中并沒有予以重視。于是,我針對這一點為學生設計了幾個小問題。通過具體問題的解答,學生清晰理解了兩個概念之間的差別。
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很多時候不易察覺。但只要教師細心觀察,便會發現,學生的很多內心想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通過一些細節動作表現出來。
三、關注細節,切實完善課堂評價
每一次完整的課堂教學,都應當以評價環節作為收尾。通過課堂評價,對學生在本次知識學習中的表現予以總結,并對其中出現的薄弱之處多加注意,做到有的放矢,以實現知識學習的再鞏固、再深入。
教師要能夠準確發現和把握住學生的學習漏洞,并能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我在對冪的乘方等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發現,雖然從公式來看并不復雜,但學生在具體應用中總會出現細節問題。很多學生總是錯誤地使用同底數冪相乘法則,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雖然只是小小的指數錯誤,卻會影響整個問題的解答。于是,我在進行評價時,請學生重點判斷(a2b)2=a2b2、a5a3+(a2)4=
a16、aman-2=amn-2的計算是否正確。經過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發現了自己在理解題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了改進。
教師在教學中,要透過表面現象,去發現學生的思路,理解其想法,從而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有效完善,不讓知識漏洞長時間停留而得不到修補。
關注細節的課堂,才是完整充實的課堂,也只有對教學細節進行全面有效的把握,才能將數學課堂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
著眼細微之處,聚智慧于細節,是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樹立的教學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沛榮.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分析[J].吉林教育,2015, (26).
[2]楊 陽.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J].學周刊,2015, (9):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