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是學生生涯的最后一站,其教育質量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在大學教育體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教育的重點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本文就我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展開研究,并討論其發展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11
一、現階段周圍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產生的影響
1.互聯網的影響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信息傳播方式也日益豐富。互聯網的大范圍普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信息交流方式,大學生群體對新鮮事物的接受速度非常快,互聯網已然成為大學生的主要信息獲取途徑。但在互聯網中信息量十分龐大,各種思想觀念摻雜其中,而大學生群體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無法分辨其中混雜的錯誤價值導向。
2.社會生活環境影響
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需要獨自面對社會,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在沒有家長監管的情況下,大學生很容易與社會中的不良分子產生接觸。因為很多大學生缺乏對接觸人群的判斷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即使在雙方和平相處的情況下,社會不良分子也會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向大學生傳播“負能量”,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二、中華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1.傳統文化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持
改革開放以后,為了提升我國的教育質量,我國在教育體制改革中大量借鑒西方國家教學理念,這一行為也著實提高了我國的整體教育質量。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國與西方國家存在很大差異。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大學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內容多是以歷史知識、政治思想、經濟理論為主導,而這些理論知識一般都具有專業性,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不大。我國對心理教育的理解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心理教育希望在校大學生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端正自身行為,擁有良好的道德規范。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二字,指的不是狹義理解的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千百年來積淀的精神文明財富。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支撐。
2.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義所在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情況受周圍環境以及文化影響,文化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淀與打磨才能臻于完美。我國歷史發展悠久,歷史文化傳承也十分完善。在經過幾千年的碰撞與變革后,如今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財產是我國無數先輩的智慧結晶,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提高人際關系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大學生行為道德規范的引領作用
確立大學生行為道德標準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中的一部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內容都能夠起到端正大學生道德行為的作用。比如,《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為理念,能夠使大學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更加得體。我國儒家名著《孟子》中說道;“義,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教導人們在面對選擇時不應過度猶豫,要明確自己的價值方向后再正確選擇。我國傳統文化中這一類名言警句數不勝數,學生通過學習我國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培養高尚情操,促使心理健康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是國家文化靈魂所在,我國靠其中蘊藏的智慧發展至今且不斷壯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實現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基礎所在。為此,國家有必要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此,筆者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進而進一步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應用,使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坤.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J].咸寧學院學報,2012,(8).
[2]尹順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17).
[3]張 偉.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D].濟南: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