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改的深入,各級各類學校結合自身的傳統和優勢,努力創造和挖掘各種校本課程資源。本文通過分析花樣跳繩校本化的內容、途徑及應注意的問題,旨在為小學一線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校本化開發與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一些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花樣跳繩;校本課程;內容;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16-01-19
一、安排1~6年級校本化跳繩課程中各項教學內容
一、二年級個人花樣:①單搖跳;②單腳跳;③開合跳;④弓步跳;⑤提膝跳;⑥踢腿跳;⑦交叉跳;⑧前后打繩;⑨前直單搖跳;⑩后搖。
三、四年級個人花樣:①正向體前固定交叉單搖跳;②正向單腳下交叉單搖跳;③正向雙腿下交叉單搖跳;④正向胯下單搖跳;⑤正向體前側打間隔交叉單搖跳;⑥正向蹲體前直單搖跳;⑦正向體前俯臥撐單搖跳;⑧正向體前掌(虎撲)單搖跳;⑨正向體前前手翻單搖跳;⑩反搖;11 雙搖。
五、六年級個人花樣:①同面反向;②兩人異面側打地動作;③敬禮跳;④零跳;⑤半轉身跳;⑥全轉身跳;⑦快花;⑧滑雪跳 ;⑨單搖龍花。
集體花樣:①同步直飛;②同步雙飛;③車輪跳;④長繩;⑤三人車輪組合花樣;⑥反向固定交叉車輪跳;⑦反向腿下間隔交叉車輪跳。
二、實施校本化跳繩課程的主要途徑與方法
1.合理安排課時,統一教學要求
為了保證校本化跳繩課程落到實處,我們在國家規定的小學體育課課時基礎上,每個年級每周拿出一課時上跳繩校本教材,并以單元教學的形式再搭配1~2個輔助教材,確保跳繩校本課時計劃的落實。全體任課教師在上跳繩專項課時,必須嚴格按照跳繩校本課程方案中的要求來開展教學。
2.明確學習目標,突出重難點
科學合理設置每節課跳繩運動的教學目標,始終以目標為導向,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點燃學生學習激情。強化每節課跳繩教學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疑點、教學關注點、教學觀察點的定位與操作研究。
3.考慮學生特點,技術體能搭配
突出小學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不同階段跳繩運動教學的方法研究,形成跳繩教學兩種基本模式:第一種是先教后學練模式,第二種是先練后學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可以交叉結合運用。注重跳繩運動的技術教學與體能教學的搭配,使學生可以系統學習跳繩運動的技術與技能。
4.統籌合理安排,將課內外資源相結合
規范體育教學,清晰教學步驟,合理安排同一節課的體育上課班級數,以保證跳繩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把跳繩的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與體育家庭作業配合;與校內跳繩競賽活動結合;與其他體育教學內容配合,使跳繩運動的教學不斷地向課外延伸。
5.充分利用比賽,強化文化建設
在學校開展各類、各層次的跳繩運動的競賽活動,使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跳繩運動技術水平。
三、實施校本化跳繩課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1)校本化跳繩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是一個長期研究積累的過程,需要不斷加以修正與完善,使經修改的校本化跳繩課程能更加符合國家三級課程管理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規定與要求;符合小學生進行跳繩運動的學習與發展規律,符合學校特色、教師特長、學生特點的實際,促使校本化跳繩課程得到可持續發展。
(2)學校領導要延續學校的辦學思想、理念和思路,要堅持實施學校已制定好的校本課程傳承方式,以保證學校校本課程的延續性與發展性。
(3)體育教師是實施校本化跳繩課程的主力軍,重視體育教師的培養與培訓至關重要。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鼓勵、支持體育教師參加各種層次、各種級別、各種方式的進修與培訓活動。
(4)加強管理,加大管理的力度,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與獎勵措施。學校要有校本課程建設與實施的管理制度,包括獎賞和懲罰制度,以進一步調動教師與學生參加校本化跳繩課程的積極性。
(5)強化研討與交流,提升校本化跳繩課程質量。開發實施跳繩教學的實踐操作程序,使學校跳繩運動的教學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
參考文獻:
[1]張小美.花樣跳繩教學實踐[J].青少年體育,2013,(1):126-127.
[2]廖鳳蘭.花樣跳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時空,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