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園內環境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園內環境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園內環境,有要結合主題活動來布設;設計好區域游戲,提供逼真情境;充分利用好盥洗室、午休室、餐廳、衛生間環境,有利于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關鍵詞:幼兒;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4
1.緊扣主題活動來布設環境
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好的周邊環境可以培養幼兒好的行為習慣。我們進行環境布置,是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我們在室內布置了關于好習慣的主題墻,主題墻與良好習慣緊密相連。如本周要讓幼兒學會文明禮貌用語,我們就在主題墻內貼講文明懂禮貌的圖片,在室內還設立了好習慣欄,拍一些好寶寶好習慣的典型照片貼在墻上,鼓勵其他寶寶向他們學習。
在教學幼兒“相親相愛”這一主題時,我就引導幼兒以愛為主題來布置主題墻,為了讓幼兒真正參與進來,從選材到制作老師只做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只為幼兒提供一面墻與一些廢舊材料。幼兒做好分工,一部分幼兒制作蝸牛,一部分幼兒裝飾大樹……只有一位幼兒在剪小鳥。我好奇地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這只小鳥是從舊書上剪下來的,比較省時間。最后作品出來了,是一棵大樹抱著兩只睡在舊草帽里的小鳥,小鳥睡得很安詳,蝸牛爸爸背著一只睡著的小蝸牛趕回大樹干里的家。最后孩子們還商量了一會兒,請老師幫忙寫一些話來讓主題更加突出。蝸牛爸爸說:“寶貝,我們到家了!”整個布置主題突出,愛貫穿其中,有和諧的愛,有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無私的愛。主題墻目標明確,一方面讓幼兒在參與布置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升,同伴之間的合作配合也更加默契。
2.設計好區域游戲,提供逼真情境
“娃娃家”是很多班級都喜歡布置的區域,通常讓人感到溫馨、親切,有安全感,因此,我就以溫馨為主題來進行布置,讓幼兒喜歡在這安全的“港灣”中,放松自己,體驗親情,扮演角色,得到滿足。
第一,布置“娃娃家”時我費了很多心思,讓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家的溫馨舒適。在布局場地時, 我把“娃娃家”設計成三塊:廚房、客廳、臥室。“廚房”擺放著各種“廚具”,“客廳”擺放著電視、沙發、茶幾等,“臥室”里放置一些常用的“家具”,再掛上一張能夠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歡的圖片,使“娃娃家”變得溫馨舒適,讓幼兒感覺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第二,在“娃娃家”布置中所用的道具,都是日常常見的一些廢舊物品,這既可培養了幼兒變廢為寶的能力,又使他們增強了環保意識。另外我還為幼兒準備了角色道具,使幼兒扮演的角色形象逼真,同時提醒扮演者要牢記自己的身份與職責。
幼兒的天性就是對任何事物、環境都充滿了好奇,他們也希望融入其中,所以區角的設置要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好奇心。因此在布置區角時我會設計一些能引發幼兒活動的環境,在區域活動的各個區角張貼各種標志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在社會活動區,我設置了醫院的場景,提供了醫生的服飾、聽診器、空的藥瓶等,讓他們拿著聽診器模仿醫生給患者看病。
3.充分利用好盥洗室、午休室、餐廳、衛生間環境,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根據盥洗室、午休室等各室功能的不同,環境創設的內容應與之緊密結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例如,設置盥洗室的環境時,我在洗手池旁貼一些洗手順序卡通圖片,引導幼兒掌握正確洗手的方法。在餐廳、衛生間的門口貼一些飯前便后要洗手的卡通圖片;在水龍頭的旁邊貼一些水龍頭大哭的卡通圖片,提醒寶寶從小要節約用水……這些富有童趣的卡通圖片激發了幼兒學習、模仿的興趣,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有效的養成教育。午睡房的設置,我根據其功能,創設了一輪彎彎的藍月亮掛在靜謐的星空,寶寶在搖籃里靜靜地睡著……通過這樣布置,讓孩子知道在這溫馨寧靜的地方,應該安靜地午休。
總之,通過不斷創設環境,讓幼兒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發揮想象,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師可積累成功的經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程[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8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