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對衛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鑒于此,將公共衛生管理運用在衛生監督工作中是順勢之舉。本文從目前我國衛生監督所存問題著手,分析了公共衛生管理在衛生監督工作中的運用措施。
關鍵詞:公共衛生管理;衛生監督;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A
一、公共衛生管理和衛生監督的含義
公共衛生管理以管理科學和醫學科學為主要內容,是我國政府為履行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以及防治疾病方面所采取的綜合性措施,其工作內容不僅包含制定衛生政策、進行資源分配,還包括衛生資源籌集、建立衛生服務組織和建立健全衛生保證制度等相關工作內容。
衛生監督作為保障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屏障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衛生監督,是指衛生行政部門執行國家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及其相關權益,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采取的能直接產生法律效力的衛生行政執法行為。
二、當前我國衛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衛生監督職能定位模糊
在我國政府公共衛生管理體系中,衛生監督機構與工商、質監、環保等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管理的職責劃分模糊,多頭執法現象時有發生,不但造成執法資源的浪費和責任無人承擔,而且使被監督對象疲于應對。
2.衛生監督職能未能得到真正落實
衛生監督所作為事業單位,是隸屬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下屬單位,這就導致衛生監督機構無法與同級相關部門進行直接溝通,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由于財政撥款的及時性較差等原因,使得執法經費緊張,這就導致衛生監督機構在人員管理、考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3.衛生監督部門對專業技術的認知度不夠,執法人員專業性較差
就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衛生監督部門重視執法性,而對專業技術的提高方面較為忽視,這就導致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使得工作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見,將公共衛生管理運用到衛生監督工作發展中去,是緊隨國民經濟發展,實現衛生事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結合我國衛生監督的內容、特點及現狀,將公共衛生管理運用到制訂管理措施、完善醫學衛生技術內容等工作中去。
三、公共衛生管理在衛生監督工作中的運用
1.在衛生監督工作中結合公共衛生管理實行原則和要點
只有結合公共衛生管理的目的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和公開性原則,才能保證衛生監督工作的效果。通過總結不足來要求明確的管理目標即高效觀察管理監督對象進行整改等,這個過程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即以一種科學合理的形式使被管理對象自愿接受管理,進而使其從利己出發接受管理結果,實現工作效果最大化。
2.重視自我管理和證后監督工作
定期對已取得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或公共餐飲場所進行監督與抽查,并要求存在問題者限期整改。與此同時,可建立檔案,對其進行檔案跟蹤與記錄,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糾紛,則由政府專業行政機構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能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并打擊違規單位的僥幸心態。
3.通過設置專門機構來管理全國的傳染病疫情
建立專門機構來統一管理傳染病疫情,進行實時監測、報告,并對重大應急事件進行研究與處理,長期不懈,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同時要配備相關人力與財力進行信息網絡建設,借助網絡、新聞媒體等方式來促進各相關機構的溝通與協作。
4.堅持落實“責任到人”制度
衛生監督員公務員化,能夠有效落實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而將衛生監督任務具體到各部門的各個人員身上,能大大增強落實效果,同時也便于責任追究。
結合我國目前衛生監督情況,將公共衛生管理運用到衛生監督工作中能夠有效改善我國衛生監督中存在的問題,使衛生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孫 梅.衛生監督體系系統評價與配置標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2]侯鋒忠,曲成毅.我國衛生監督體系現狀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06.
[3]文學軍.公共衛生管理在衛生監督工作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