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統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會經常用到。本文主要是針對具體問題來闡述個人的一些意見和觀點以及教學體會。
關鍵詞:應用統計;高職教學設計;數據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簡介:王 芮(1982—),女,天津人,講師,碩士,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應用統計課程是一門實用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在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天津交通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物流管理、經濟管理、會計等專業都把應用統計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一是因為它能為各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本專業的其他后續課程提供量化分析方法;二是它還能夠培養學生通過統計、數學等分析方法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備經濟分析和商業決策的能力。但是,由于應用統計課程中所應用的分析方法比較復雜,數據繁多計算量大,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繁瑣和枯燥,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如何來設計該課程并進行生動講解,使學生學起來感覺課程有用又有趣,不再擔心計算數據量大,公式難背,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尤為重視的部分。
1.應用統計課程總體設計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應用統計主要是講述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基本指示以及分析方法,進一步讓同學學習數據分析在經濟管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當中的應用。因此在課程的總體設計上,可以以主要教學內容為一條主線,分成教學三大模塊:第一模塊是收集數據,第二模塊是整理數據,第三模塊是分析數據。如何將三個教學模塊中的這些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實際經濟和金融管理中,為企業經濟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依據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應用統計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概率知識,如果相關專業的學生已經學過這部分知識的話,可以在本課程教學前先復習一下;如果沒有學習過這部分內容的專業,應該在進行統計教學之前先簡單介紹概率論的知識,內容不用太難,只要學生能理解概率論和統計學的聯系并對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概率計算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為以下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2.收集、整理數據的教學設計
從各模塊的教學難易程度上來看,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是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假如只是讓學生以書上的例題和練習題為教學依據,去計算和統計書上涉及的這些數據,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肯定不好。這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安排一些數據調查的實踐活動。例如學生學習成績的抽樣,對某些經濟現象情況的抽樣。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安排學生去超市或企業開展實地調查,讓學生自己設計抽樣方案,篩選出抽樣結果,然后選取合適的方法將數據描述出來。并要求學生使用一些簡單的描述性的統計分析方法去解釋這些數據,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可以對這些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有比較深層次的研究。例如,數據之間數量關系的研究,如何運用已知數據來進行預測,將會為后面模塊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3.分析數據的教學設計
數據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及它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也是應用統計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并且也是教學中的教學重點。這部分主要包括了參數估計、時間數列分析、相關回歸分析等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比如參數估計這部分,看似公式非常復雜,但是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實只要學生記住兩類基本的公式就沒問題了;一類公式是大樣本,無論研究總體是否是正態分布,其實公式都是相同的。此時如果總體方差已經獲得,那么就可以直接計算;如果總體方差是未知的,就可以用樣本的方差來代替總體方差。另一類公式是小樣本,這時就只要針對正態分布的情況直接計算,在總體方差已知的情況下,與第一類公式一樣,若總體方差未知,則可用科體分布計算。我們只要幫學生搞明白這兩類公式,對每個公式的記憶就可以以此類推,而且不易混淆。
在參數假設檢驗這部分教學中,出現的公式也會比較多,但是這部分公式和參數估計中公式的分類基本是相同的。只要給學生講清楚假設檢驗與參數估計的關系,那么對這些公式的記憶是不難的。參數假設檢驗這部分的教學難點是對原假設和備則假設如何進行選擇。尤其是在單側檢驗中,同學們經常不知道該用哪種檢驗方式,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學生舉一個例子:立場不同的人,比如消費者和生產者,就要用不同的假設檢驗。然后我們觀察針對相同的問題,不同的檢驗分別說明了什么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要說的問題來進行假設了。非參數假設檢驗的教學內容會更加多更加復雜,這時要求教師要進行內容的選取,教師可以選一些經濟現象中常常用到的檢驗給同學講清楚就可以了。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最好采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方法,先向同學們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介紹數據分析的方法。最后用這些數據分析的方法去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設計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教學效果會比先講理論知識再講實踐應用好很多。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是相互間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的一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比較適合采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引導問題,這時一部分學生就會想到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或相關系數的方法去判斷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數據之間有關系,則接下來又會提出其他問題:它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怎樣去表示它們?當我們給學生講解了表示方法之后,學生可能又會問這類方法對具有同樣性質的所有企業是否都適用。那么我們就需要幫助學生解決驗證的問題。怎樣對這一表達式進行檢驗,解決了驗證問題之后,還有如何用它進行估計預測,怎樣運用它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依據。這樣一步步地遞進,一步步地深入,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內容不會那么枯燥,印象也比較深刻。
4.相關統計軟件的應用
應用統計這門課程對數據的加工處理及分析的工作量比較大,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數據加工問題,有很多復雜的計算公式,就是用計算器來算也很麻煩,為課程的學習帶來了很多不便。隨著各種計算機軟件的發展使用,很多統計軟件都有各種統計工具,所以在本課程的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統計軟件的講解是非常必要的。例如,Excel軟件、Spss軟件等。當我們講解了一種類型的解釋數據和分析數據的理論方法后,如果這部分計算起來比較復雜,教師就可以加入一些統計軟件的講解來幫助學生解決計算量大這一問題,這樣不但可以簡化計算過程,還可以減輕學生對復雜數據計算的恐懼感,使學生可以處理一些原來因為計算限制而不會處理的數據分析問題,這樣大大地提高了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統計軟件這部分內容的控制,相關的統計軟件應用只是作為學習該課程的工具,做一些簡單的介紹。讓學生能夠使用軟件就可以了,不要過于強調,免得喧賓奪主。
以上這些內容是本人在講授應用統計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經驗和自身的體會,如果想要講好一門課程,需要結合專業的需求、學科的發展、學生的興趣來組織教學內容,并不斷進行創新,不斷設計,不斷豐富課程內容,來擴充課程的整體架構,以提高教師的整體課程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立新.高職數學教學中情感目標的實現探析[J].科技信息,2011, (1).
[2]黎 華.高職課程教學設計模型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