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虛構”寫作的熱度已在文壇上持續了數十年,這一新型寫作方式已迅速席卷文壇,成為眾人熱議的話題。本文主要對“非虛構”寫作進行一個簡單梳理與評介,對其興起、與風格類似寫作風格的淺析,以探討這一寫作方式的優點與缺點。
關鍵詞:非虛構寫作;讀者;內心的真實
作者簡介:徐小俠,女,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01
“非虛構”寫作毫無疑問是近年來文壇熱議的話題,也是引導文壇走向的一股新潮流。在其興盛的這十年中帶來了不少優秀作品,如《梁莊》、《中國,少了一味藥》、《詞典南方工業生活》等,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寫作方式的興起、優缺點進行簡要分析。
一、“非虛構”寫作的源起
“非虛構”寫作的興盛則是由內外諸多因素的合力所致。簡單分析一下其中三點比較突出的原因,首先是文化市場方面,文學作品不再簡單的只注重文學欣賞這一功能,也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上被消費?,F在的文學市場是一個消費引導作品生產的處境,銷量的好壞決定著多出版什么樣的作品,然而當今市場上流行的是“歷史文”、“架空文”……并且這些作品的內容越來越趨向于虛幻,甚至可以說把文學的虛構功能發揮到極致,毫無意義可言。其次是讀者方面的原因,文化閱讀市場已被廣播影視文學的視聽閱讀和視頻觀看所分散,讀者們閱讀文學的目的由審美動機轉變為“求樂”動機。嚴肅文學的讀者群越來越少,“快餐時代”必然會導致“快餐文化”。最后一個原因談到的是作者身上的因素,作者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難像戰爭年代的作家們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創作材料的匱乏這是當代作家共同面臨的困境。生活材料的匱乏使作者束手無措,甚至有人認為因為和平年代的生活使作家難以創造出好的故事,所以才日愈向語言、寫作技巧方面轉向,國內作家大多也是如此。正因以上的種種原因,才使一些覺悟的人士與刊物對“非虛構”寫作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人民文學》會倡導“非虛構”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不加以扭轉市場這種畸形消費,那么我們將何以面對后世讀者,何以告知他們文學作品的偉大之處,何以讓他們得知歷史的真實?
二、非虛構、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的同于不同
“非虛構”寫作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前面所提到的文壇上的諸多問題。雖然它的寫作宗旨不免讓人想起報告文學與紀實文學。三者都是關于“真實”的呈現,但是呈現的方式與深度并不相同。非虛構的作者們是時代的在場者、觀察者和思考者,他們勇敢地承擔起文學的使命—“揭出弊病、引起療救的注意?!倍鴪蟾嫖膶W的目光多往上看,看那些英雄人物、那些時代楷模,不可否認報告文學中也有憂患意識的好作品,如《5·19長鏡頭》、《黃河大移民》。但報告文學的主旋律色彩比較濃厚,意識形態占據了主要位置,只有宏大敘事、英雄典型,而不見凡人小事,只有歌頌沒有歌哭。而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文學樣式,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近年來部分紀實作品穿著“直擊現實”的華麗外衣,關注所謂嘩眾取寵的“熱點”,對權勢人物歌功頌德,對底層和邊緣人物視而不見。其實三種文體之間本無嚴格的界限,但是因為報告文學與紀實文學逐漸失去讀者群,才會有新型寫作“非虛構”出現。其實讀者并非是對這兩種文體不滿,而是對它長期以來的寫作姿態和方式不滿,遠離了土地和人民的寫作,沒能滿足我們對現實的渴望。它們的真實多是虛構出來的真實,所揭露出的真實也是粉飾后的真實。正是因為真正的真實離讀者越來越遠,所以讀者離報告文學與紀實文學也越來越遠。
三、非虛構寫作的未來之路
誠然“非虛構”寫作的出現使眾人覺得眼前一亮,因為它拯救了死氣沉沉的文壇,但是它能走多遠仍是一個未知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首先從文學的創作方面來看,雖然名頭是關注真實的中國,但是部分非虛構的寫作有主題先行的嫌疑,這些并不是作者心中靈感與火花碰撞的激情文字,而是“我”主動去關注他們,去關注“傳銷者”、中部貧窮農村真實狀況、大的質地的定西。非虛構的寫作看似向我們展露了沒落的農村、生活麻木的打工者,應知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雖卑微但每人都有一顆獨立的靈魂,短暫的生活現象的觀察是否能真正深入他們內心的真實?
其次從文學的功能來看,文學最重要的是審美作用,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以其蘊含的深厚的感情及人文關懷來打動讀者的。而非虛構寫作力求寫作主體不介入到作品中,去客觀地反映人與事,這是一種完全以生活真實為主的創作方法。我們應該關注文學的理想性,關注隱藏在文學活動中的精神追求。第三,名著中的經典人物也是使作品成為經典的一個因素,人物創作要在生活原型上加以改造,非虛構作品僅重視人物形象的“本真”忽略掉了人物形象的“藝術之真”,然而正是人物的“藝術之真”才能使他跨越千年仍不失讀者的寵愛。而在非虛構眾多作品中很少有讓我們難以忘懷的人物。文學之所以為文學是不僅僅在于它的揭示功能,更在于那種對人類自身的深沉的情感與獨一無二的人物的靈魂。
非虛構這一寫作方式如果想要在文學上走更遠的路、在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就應該正視“絕對的真實”帶給自己的利與弊,尤其是自身的優點所帶來的限制,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謀取更為長遠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伊瑟爾.虛構與想象-文學人類學疆界[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李敬澤.文學的求真與行動[N].文學報,2010-12-09.
[3]張文東.“非虛構”寫作:新的文學可能性?[J].文藝爭鳴,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