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岳鐘琪是清代前期唯一的一位漢族將領,同時也是著名的封疆大臣,被稱為“常勝將軍”。他為邊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穩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立下了不朽功績。
關鍵詞:岳鐘琪;西北;貢獻
[中圖分類號]:K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在有關岳鐘琪的研究上國內外各界學者們現已有了一些成就,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岳鐘琪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另一方面是在對邊疆地區的開發上岳鐘琪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略論岳鐘琪本人的戎馬一生,及其對西北地區的卓越貢獻。
一、生平
岳鐘琪,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終年六十九歲。四川成都人,祖籍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
岳鐘琪,起初以文官進入仕途,后棄文從武,承其父業,開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戎馬生涯。康熙五十七年(1718),提拔為直隸固關營參將,但岳鐘琪還未到任上就職,就又被升遷為四川永寧協副將。后又因其軍功超群,在康熙帝五十九年(1720),被晉升為四川提督,雍正三年(1725),兼甘肅巡撫,署川陜總督,而后又任寧遠大將軍等要職,成為溝通朝廷與邊疆的著名官吏。
二、戰績
岳鐘琪歷經康、雍、乾三朝,康熙年間初露鋒芒,是清政權不斷給他肯定的時期。雍正年間前期甚是榮耀,后期則遭彈劾,再到乾隆年間的重新啟用。
(一)康熙年間
康熙五十六年(1717),準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對西藏侵擾。清廷對邊疆的叛亂一直很重視,康熙帝派允禵為撫遠大將軍,岳鐘琪也應詔隨軍出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清廷決定對西藏用兵。噶爾弻用其副將岳鐘琪為謀士及進軍西藏時為前鋒。
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廷攻打箭爐,岳鐘琪為先鋒,在招撫之策無果的情況下,岳鐘琪采取了殺一儆百措施,殺了瓦喇木扎木巴第巴寨卜騰阿住,這次果斷的決策為日后清廷出軍進入西藏做了基石。
康熙五十九年(1720),岳鐘琪為先行官,隨定西將軍噶爾弼進駐察木多。此次戰役中,岳鐘琪不僅為清軍進入西藏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為清廷邊疆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康熙六十年(1721),大軍凱旋回師,岳鐘琪在此次戰役中戰功顯赫,授為左都督,后又被提升為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二)雍正年間
雍正元年(1723)五月,青海的和碩特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企圖“恢復先人霸業”[1]。十月,岳鐘琪輔佐年羹堯,以參贊大臣之職平叛,搗其老巢,羅卜藏丹津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雍正二年(1724),為進一步鏟除羅卜藏丹津,岳鐘琪奉命進征青海。羅卜藏丹津雖遁逃,但勢力以被剿殆盡,清軍勝利的大局已定。
雍正三年(1725),岳鐘琪兼甘肅巡撫署川陜總督。對西北邊疆的開發非常重視,采取各方面措施,如大面積的屯墾荒地,開鑿灌溉水渠,增強民間的互市,促進了西北地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雍正四年(1726),羅卜藏丹津叛亂被平定后,岳鐘琪對西北地區進行墾殖,不僅是經濟方面的發展,對政治格局的形成都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作用。
雍正五年(1727),策妄阿喇布坦死,其子噶爾丹策零立,數次對喀爾喀諸部進行擄掠,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加少保,屯兵巴里坤,出西路。
雍正六年(1728)十月,治理了陜甘兩省近一年,并征得雍正的認同,在甘肅地區實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并得以成效。
雍正八年(1730),岳鐘琪奉旨率軍平叛噶爾丹策零。
雍正九年(1731),噶爾丹策零攻擊倩爾丹,岳鐘琪率軍兵分三路,擊退了策零的圍兵。
雍正十年(1732),岳鐘琪人生下跌的一年。這一年噶爾丹策零再次出兵,岳鐘琪因叛軍逃脫牽連獲罪,被削去公爵及少寶,降職為三等侯,雍正帝準其戴罪立功,但屢失戰機,被革職,交由兵部拘禁,擬罪斬。
(三)乾隆年間
乾隆二年(1737),乾隆下旨釋放岳鐘琪,釋歸后買園舍于成都,過著不問世事的田園生活。
乾隆十三年(1748),被重新啟用,參與平定大金川的叛亂。
乾隆十九年(1754)正月,重慶爆發了以陳琨為首的起義。岳鐘琪雖身患疾病,但仍堅持前往鎮壓,死于回師途中的資州,賜祭葬,謚“襄勤”,并給予世襲一等輕車都尉。一代名將就此走完了曲折的一生。
三、評價
縱觀岳鐘琪的一生,身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將其畢生的精力,貢獻于保衛祖國邊疆的事業。在反對分裂,捍衛國家統一的斗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僅對西北而言,功績甚重,可謂是西北地區開發與建設的奠基者。他戰功顯赫難免被“有心”人說成“功高蓋主”,正是如此,他叱咤風云的一生,也因朝臣的嫉妒,皇帝的忌憚而跌入“深谷”。
岳鐘琪時任川陜總督時,一直致力于對西北地區的治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社會生產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具有重要貢獻,使各族人民能在較為安定的環境下休養生息。對于少數民族人口的增殖,及生產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清廷邊疆的鞏固、國家領土的完整、以及日后防御外國特別是沙皇俄國對我國的侵略,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注釋:
[1]《清世宗實錄》,卷十,北京,中華書局,1986。
參考文獻:
[1]《清實錄》.中華書局.1985年版。
[2]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
[3]民國·趙爾巽等撰.《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版。
[4]張澍.《涼州府志備考》.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5]王戎笙.《清代全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