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思想家柏拉圖,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寫成了反映如何構建和諧城邦的著作——《理想國》。柏拉圖所設計的理想國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并在哲學王的統治下,以正義為原則,實現個人和城邦的和諧。柏拉圖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路以及他對和諧社會的理解,對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柏拉圖;和諧社會;社會分工;正義
作者簡介:郭超文(1990-),男,漢族,甘肅武威人,石河子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B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一、柏拉圖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一)分工論
柏拉圖認為城邦起源于社會分工,他所設計的“理想國”是以社會分工為制度保障的城邦社會。 “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的能力達到自足,我們需要很多的東西。”[1]他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和個人才能的局限性來說明分工的必要性,進而來解釋城邦的起源。人天生的才能是單一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誰都無法獨自滿足自己的需要。柏拉圖根據每個勞動者的天賦和性格的不同來進行社會分工,這便是他的分工論,也是其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二)人性論
柏拉圖以人性論為理論基礎,確立了貴族奴隸主的統治,使和諧社會建立在貴族奴隸主的統治之上。柏拉圖認為,每個個體靈魂中都充斥著理性、激情與欲望,但是由于所屬階層的差異,理性、激情和欲望又各有偏重。在統治者靈魂中理性占主導,所以他的品質是智慧;在輔助者靈魂里激情占主導,所以其品質是勇敢;而生產者靈魂中欲望占主導,這就使他們很容易偏離內心的善而走向邪惡,所以其應當節制欲望。
二、柏拉圖和諧社會所遵循的原則
(一)個人正義
柏拉圖把個體存在的靈魂分為理性、激情與欲望。每一部分則對應著三種不同的德行:智慧、勇敢與節制。在他看來,所謂的個人正義就是恰當地處理理性、激情與欲望三者間的關系,“個人正義就是這三種品質在自身內部各起作用,和諧相處。”[2]當個體的理性統領著整個靈魂時便具有了正義。
(二)城邦正義
觀照個人正義的分析路徑,柏拉圖賦予了城邦正義具體的意義,即智慧、勇敢、節制。在柏拉圖眼中正義是一個城邦建立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它是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做最適合他的天性的工作”[3]柏拉圖將國家成員劃分為三個層級:統治者、輔助者和生產者。城邦的正義就在于這三個階層在國家中各安其位,互不干擾。
三、柏拉圖和諧社會的實現途徑
(一)建立嚴格的社會分工體系
首先,社會必須有分工,每個人必須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分工體系的建立是社會良序運行的客觀需求,如果沒有明確合理的分工,社會連人們最基本的需要都不能滿足。其次,社會分工的角色要依據個人天賦異稟的不同與實際工作能力的大小來設定。最后,在整個社會分工的過程中要注重男女平等。社會分工應該將稟賦和能力作為衡量個體是否能夠勝任某份工作的判定標準,而不是性別。
(二)推舉德才兼備的人治理國家
在柏拉圖所構建的和諧城邦中滲透著較為濃烈的“哲學王”思想,在他看來,“最好的統治者應該是哲學家”[4]因為哲學家是人類理性智慧的代表,他們終其一生追尋真理,對理念世界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是人類最高智慧的擁有者。治理國家需要智慧,也只有推舉德才兼備的哲學家成為城邦統治者,正義的國家才能真正建立。
(三)普及公民教育實現社會和諧
柏拉圖將公民教育作為實現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盧梭曾經說過:“《理想國》是以往所寫過的關于教育最好的論著。”[5]大力倡導公民教育,不僅能夠實現個人內在的和諧,而且可以促進社會的整體和諧。在他看來,接受公民教育的對象不應該因其出身、性別而被拒之門外,每一位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四、柏拉圖和諧社會思想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
首先,柏拉圖和諧社會思想中的社會分工理論、個人正義觀,暗合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理想國中,每個人都能夠從事適合自己的職業,專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這樣能夠激發全社會的生產積極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6]柏拉圖的社會分工理論與個人正義觀隱含的“以人為本”思想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引導價值。
其次,柏拉圖將“穩定”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因素。他將和諧社會建立在貴族奴隸主鞏固統治的基礎上,把社會分工理論過于絕對化,以促使穩定階級結構的形成。我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所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之間的關系,以改革促和諧,以發展固和諧,以穩定保和諧。如果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構建社會和諧只能是一句空話。
最后,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個人和諧與社會和諧的辯證統一。柏拉圖認為社會和諧源自于個人和諧。當個人實現內在和諧時,理性和勇敢就實現了對個人欲望的支配。個人具有了正義與節制的美德,就會聽從統治者的安排,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求達個人和諧與社會和諧辯證統一,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柏拉圖著,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58.
[2]熊璐.《理想國》的正義理念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J].四川大學錦江學院,2011,(5):119-120.
[3]黃頌杰.正義王國的理想:柏拉圖政治哲學評析[J].現代哲學,2005,(3):29-38.
[4]李亞美.柏拉圖心中的“和諧社會”[J].法制與社會,2010,(4):283.
[5](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臘政治理論——柏拉圖及其前人[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
[6]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