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充分調研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域資源,依托自身的核心技術,打造單項精品,進行多組開花,也是開拓市場盤活劇團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多棱反應;市場;大制作;地域;量體裁衣
作者簡介:張屏,女,齊齊哈爾市馬戲團國家三級演員,曾表演“滾燈”、“空中飛翔”、“立繩”等節目,并多次在省級以上大賽中獲獎。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中國雜技走到今日經歷了諸多變革,從樸素的傳統炫技,到多元化創作空間的拓展,從精神主題的展現到向敘事雛形的萌芽,以上種種現象實屬時代發展的寫照。
近年來韓國在制造業上失去優勢于中國,他們推行了:“文化發展計劃”來進軍國際市場,幾部所謂優秀的韓劇拉動了旅游、服裝、化妝品、飲食業、運動、休閑服務業的連鎖反應,文化產業的收益高出歷史工業產值的10倍。
中國文化產業的先知者們,用一部每集成本3萬元的動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翹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從此打造了一條以品牌動漫、玩具、廣告、服裝等國內外發達、高效的產業鏈。
由此可見;未來中國的轉型發展,一樣需要文化產業為龍頭,進行產業升級。文化所創造的產能和價值是任何一個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雜技作為文化商品鏈條中的某一元素,也是萬變不離其寬宗。
大多國內的文化市場都離不開國有體制的溫床,所以我們才越來越強調市場運營的獨立性。中國經濟的三輛馬車在迅猛奔跑,導致我們引以為豪的國際雜技市場快速回縮,大家都在尋找進入旅游產業的切入點。演出內容和門票價格也是琳瑯滿目,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體又不能相向存在。劇團從“國家供養”到“人頭費”到“辦團經費”名稱之差異,已經預見了其潛在性質的不同。
一、雜技市場的多棱反映
國內的雜技市場像“棱鏡效應”一樣,反射出結果的多樣化。雜技商品如復色光,其技巧、包裝、主題思想都是單一色素。在當今好似大一統的文化市場的介質下,會折射出不同的反應,這是作為商品的雜技由其品質的優劣而定的。
我們通過了“產品精包裝”、“市場運營”、“觀眾認同”的三棱鏡的過濾后,每個個體單元就成為了不同的色散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當今雜技市場的大體現狀。
國內雜技市場的經營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
1、龍頭產業的大制作
近年來晚會《水舞間》及“長隆馬戲”現象的發生,已經淡化了我們對“太陽”馬戲的追逐,這應該是國人的一大幸事。但看到他們所創造的票房和雄厚的實力,實在讓大多內地團隊汗然無助。
《水舞間》由國際一流的制造商法國國際水秀公司制造了全球最壯觀的水劇院。此耗資超過20億人民幣的巨鑄,由全球最偉大的靈感創作大師佛朗哥.德拉戈先生親自執導,來自全球18個國家約77個國際匯演演員、以及約130個制作和技術人員組成,將配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飾及獨特的視聽效果。歷時約70分鐘的表演,在不菲的門票下場場爆滿。
“長隆大馬戲”自問世以來一炮走紅,從《天啟》、《月球侏羅紀》、《森林密碼》場場爆棚。
特別是近年長隆大馬戲脫胎換骨,調動布景、道具、燈光、音效、水幕、煙花全方位舞臺元素與完整的劇情融合,成就全球首部史詩性魔幻馬戲——《魔幻傳奇》世界上唯一一臺由演員和動物們密切配合完成的高難度情景馬戲演出,演員的技術表演水平是一流的,動物演員們的動作表演難度也是一流的。從國外進口高科技焰火,可以隨音樂不斷變幻造型,共有六組,每組高達8米,相當于三層樓的高度,而且有四種不同的顏色可以變換,如此高科技的音樂焰火用于馬戲表演,尚屬首次,更好地增加和豐富了舞臺效果。
以上的成功來自于大手筆、大制作。票房走的是“白領路線”,觀眾群體除了外地游客就是“白領階層”。另外;知名的創作團隊和著名的導演,在藝術的門類中毫無疆界,重金聘請編排創意,其知名度就已成為開啟市場大門的金鑰匙。
2、政府打造的地域風情
近年來一些地域環境較好的,具有一定旅游資源的城市,會經常推出幾臺地域特色的風情晚會,我們也在報紙、刊物上經常看到其相關報道,實屬“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有的地方做雜技主題晚會,有些地方做以歌舞為主,雜技元素游移其中的綜合晚會。
3、單兵作戰的小作坊
這種現象民營的小團隊居多,他們將少數單項節目導入市場,加盟各地域的大型晚會的演出。又有相當一批民間雜技的從業者,充溢著酒吧、夜總會、洗浴等場所。真正較有實力的民營團體,自制或自購馬戲大蓬,自主經營進行巡演。以馴獸、中空、傳統節目為主,其價格低廉,流動性強,能放下架子吃苦耐勞,已然成為國內雜技巡演市場的主力軍。
二、未來設想三部曲
1、跳出體制的樊籠
現今的文化體制改革到底何去何從?從劇團的轉企改制能不能看出彌端?文藝是人類的精神食糧,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極大地享有豐富的精神和物質產品,如果沒有精神的支撐,那么人們解決了溫飽甚至全民富裕了以后;靠什么再去推動社會的發展?還得靠精神,文藝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的推進器。
我們要借助改革的契機,打造自己的市場,培養自身的觀眾群體,加大營銷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
2、爭創收益的最大化
有人說中國雜技缺的不是藝術家,而是企業家、營銷人員,需要他們將雜技作為產業來經營,中國雜技舉步維艱的“癥結”在銷不在產。 我國大多劇團自產自銷都沒有形成規模,演出營銷網絡零散,無法產生集團效益,使得很多優秀的雜技藝術產品難以及時順利地被導入市場。
在組織宏觀調控之下參與市場運營,達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人才共享、市場共享,最終取替漫天要價、肆意盤剝、惡意競爭、攪亂市場的個體作坊。
3、因勢利導量體裁衣
杜絕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管理理念。與做強做大相比,劇團的生存更為重要。有條件大有作為,沒條件小有作為。每個團體所處的地域環境、經濟環境大相徑同,但每個團體都有自身傳統的優勢項目,都有深厚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經驗,我們可以就地提高,用自身較有優勢的單項節目參加各種市場運營。這也是低成本高回報的權宜之計。
所以要充分調研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域資源,依托自身的核心技術,打造單項精品,進行多組開花,也是開拓市場盤活劇團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