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易中天的《書生傻氣》中語言作為研究對象,對于作品中的論證風格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文章中論述型語句,對于作品所使用的論證方法進行分析,去揭示作品邏輯性強、論證嚴密的主要原因和現象。
關鍵詞:論證;邏輯;單一;結合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書生傻氣》是易中天2010年發行的一本文集,分為人物、事件、看法三個部分。文集的字里行間傳達了“辯鋒犀利,嬉笑怒罵,不屈不撓,一片赤誠”的書生意氣。《書生傻氣》關于時代思想文化、公眾性事件的探討中,運用了大量的說理論證,論證方式多樣,邏輯性強,充滿了“理趣”。[1]體現了易教授運用語言充滿了智慧,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們將從以下兩點對于易中天《書生傻氣》的論證方法和特色進行分析:
1、單一論證方法的使用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是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論證方法,作者常常使用其中任意一種論證方法就可以論證論點,這就是作者使用單一論證方法進行論證。[2]在《書生傻氣》中,易教授也廣泛采用單一論證方法進行論證。比如:
易中天回答《精品閱讀》編輯部關于“社會道德沙塵暴”的問題時,認為“社會不可能‘無道德’,道德永遠存在”,“就連黑社會,也講‘道德’,‘收人錢財,替人消災’,他收了你五十萬,肯定拎一顆人頭回來,這就是他們的‘職業道德’,不講‘哥們義氣’,在黑社會也混不下去。說到底,黑社會不是‘不講道德’是‘不講王法’。”
易教授用黑社會來做例子可以很快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他們對港片中的黑社會既陌生又熟悉,看到易教授這個例子,不免興致盎然,易教授很快拉近了與讀者的關系。
針對李輝“打假”文懷沙這個社會熱點事件,易中天希望能不問動機,而是關注事件本身的程序是否公平,是否符合“質疑”的標準。對于這個觀點,易教授采取了比喻論證的方式,他說“鬧市區,可不可以開車?可以。所以,在公共空間,也可以進行道德批評。在鬧市區開車,能不能問他為什么要到這里來?不能。所以,批評不能問動機。但是,如果他撞了人呢?對不起,必須接受處理。所以,論事只能看結果。至于如何處理,則要看是否違反交通規則。所以,程序比結果重要。”
這是發表在《南方周末》上的評論文章,報紙時效性強、受眾廣泛,且受眾背景復雜、學歷不一。易教授借當時很火的“杭州胡斌飆車肇事案”為背景,形象地將在公共空間里不在乎程序公平的道德批評比喻為“鬧市區的飆車黨”,借此形象地告訴社會大眾樹立公平程序的必要性。由于讀者對“胡斌案”非常熟悉,使易教授表達的觀點歷歷在目、深入人心。
2、繁例簡例的結合使用
繁例,就是詳細地敘述一個事例;簡例,就是疊用許多同類論據。繁例簡例的結合使用往往使得語言的概括性更強,論點更加鮮明突出。內容上形成了相互補充、邏輯上形成了相互印證的作用,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易中天談“我們應該怎樣走上講壇”,談到一個學者愿意上電視就必須完成一個觀念和心理的轉變,“即由‘生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變成‘不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并對此進行論證:
“你看那些真正的大富豪,怕別人說自己沒錢嗎?擺闊擺譜的,十有八九是賺了些小錢的暴發戶。他們以前窮怕了,現在發起來了,就要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同樣,你如果真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非得‘地球人都知道’嗎?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話用在這里正合適。”
易教授將學者的學問比喻為富豪手中的資產,并將“大富豪”和“賺了些小錢的暴發戶”作比較,運用了正反例子對舉的方法論證了真正有學問的人就如同“大富豪”一樣,不怕別人說自己沒有錢。文人向來輕視暴發戶的作為,這樣的對比從思辨的角度刺激了學者的感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一個繁例的使用。接著易教授巧用設問,讓讀者在正反例子對比的感悟中,反思一個擁有豐富學識的人需不需要賣弄學問。最后引用了《論語》中“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兩個簡例再次突出了論點,在論證的邏輯過程中,讓讀者形成了自己的思維論證,對于讀者的說服力不言而喻。
《書生傻氣》收錄的文章來源廣泛,語言特色豐富多彩,尤其是文中的論證方法邏輯嚴密,充滿理性。筆者從以上兩個方面對其論證方法做了粗淺的探析,對于廣大讀者最喜愛的易中天的論證特色進行歸納介紹,同時也倡導更多當代作者能將自己的思想詮釋得更具體細致,走向大眾化。
注釋:
[1]駱小所.現代漢語引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2]姜全吉,遲維東.邏輯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