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軍平在《西方翻譯理論通史》一書中對西方翻譯歷史和西方翻譯理論流派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并且將其與中國翻譯史相結合,可謂本書一大亮點。在本文中,筆者分別從主要內容,整體特點和不足之處三方面對《西方翻譯理論通史》一書進行評述。
關鍵詞:《西方翻譯理論通史》;西方翻譯史;述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一.主要內容
翻譯活動歷史悠久,幾乎與人類文明一同誕生,并且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翻譯學科作為現代學術的分支真正建立起來,則是從20世紀后期開始的。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翻譯理論界引進大量的西方翻譯理論,為我國翻譯理論研究帶來了新的視角,注入新的活力。“翻譯最本質的作用和是為人類拆除語言文字障礙,促成不同社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名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劉軍平,2009:1)通過翻譯,我們可以借鑒世界上先進的成果,將我們自己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新時期的現狀介紹給國外。
西方翻譯歷史大致可分為傳統,現代和當代三大階段,包括六個大的時期,分別是:拉丁文翻譯肇始時期(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宗教文本翻譯時期(公元5世紀至11世紀);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文藝復興翻譯時期;17世紀至19世紀西方翻譯時期;20世紀翻譯時期。這六大時期伴隨著希伯來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誕生,發展和消亡產生的。20世紀以來,西方翻譯理論家根據不同的標準對翻譯理論流派進行了不同的劃分。劉軍平教授所著的《西方翻譯理論通史》對西方世界的各個翻譯流派與理論進行梳理,其中包括翻譯的語言學派,文藝學派,哲學學派,功能學派,多元系統及規范學派,目的論學派,文化學派,女性主義翻譯觀,后殖民翻譯理論等,力求為我們展示一幅從古代到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的全景圖。
二.整體特點
1.資料翔實,論述全面。西方翻譯歷史悠久,相關資料猶如瀚海繁星。本書對這些資料進行了詳細梳理和整合,從最早期的人類翻譯活動到當代翻譯家的理論,涵蓋多個國家,數十位有影響力的翻譯家及其翻譯理論研究。如全書共有十三章和緒論,前三章敘述了古代翻譯活動,以翻譯史為主,第四章涉及翻譯的人文主義思潮。第五章到第十三章是現當代翻譯理論和歷史,共分為九大學派,涉及不同國別,不同流派的翻譯理論。再如,第一章第一節對翻譯的定義進行闡釋時,作者列舉出的定義,界說多達27種,可以說涵蓋了古今中外,非常全面。
2.將西方翻譯史作為一個整體,從宏觀角度進行綜合研究。打破地域國別限制,按照流派對翻譯理論進行劃分,對翻譯發展脈絡進行整體把握。以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為切入點,結合個案研究,來彰顯各個流派的特點,深刻剖析其成因,探討各自的優勢與不足,總結其對整個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產生的影響。
3.史論結合,“以史帶論”。不僅僅是對西方翻譯史實的羅列,而是將描寫與論說融為一體,這也是本書的最大的特點。翻譯實踐是翻譯理論研究的基礎,將翻譯活動與研究相結合。每個翻譯理論家成為一個獨立的專題,將通史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起來。同時,在對翻譯理論進行介紹時,作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贊揚或貶損,而是公正客觀地分析優點與劣勢。
4.中西結合,一舉兩得。在介紹西方翻譯理論時,作者會將其與中國古代典籍如《禮記》、《易經》、《論語》等中的傳統譯論和哲學思想進行對比。通過這種對比,我們會發現其實中國古代的哲人們,如孔子、老子、莊子等早已提出與西方翻譯理論相類似的觀點,只是我們的認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樣做一方面便于讀者理解西方抽象的翻譯理論,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5.語言優美,生動,通俗易懂。作者的語言優美,通順流暢,文采斐然。作者還在文中使用了類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對一些理論進行解釋,如在談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時,作者用不懂樂理的鋼琴家和懂樂理的鋼琴家進行對比;同時,作者又將技巧和理論比喻為手電筒和燈塔,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三.不足之處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西方翻譯理論論著浩如煙海,涉及的內容廣,國別多,時間跨度大,要做到全面系統的貫通非一己之力所逮”(劉軍平,2009:VII),因此本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內容比較重要,但是作者的介紹卻比較簡略,而有些地方的陳述則比較冗長,可以進行簡化。如本書第五章第四節“奈達.翻譯科學的構筑”第二小節中對奈達的翻譯四步驟的介紹過于簡單,應該擴展開來,進行詳細介紹;而且對于奈達的“讀者反應論”作者沒有涉及,我認為這是奈達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進行介紹。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涉及到中西方早期翻譯活動,其內容也不乏重復之處,比如都談到了圣經的翻譯,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化,避免重復。
四.結語
總體來說,劉軍平教授的《西方翻譯理論通史》涵蓋內容廣,敘述全面客觀,系統展示了西方翻譯理論史的發展歷程,為廣大翻譯專業學子深入了解翻譯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地窗口,同時對填補國內翻譯學界在西方翻譯通史方面的空白,研究中西方翻譯史,語言學以及哲學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