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教育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而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思想也正在廣泛的傳播、推廣和應用當中。教育界將教育的理念從關注學生問題向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心理上轉變。那么,中職班主任需要做好哪些相應工作才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成長呢?本文對此展開探討,分析中職班主任工作中關于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策略和效果,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積極心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09-14
中職學生正處于成長學習的關鍵發展時期,與同齡人相比具有更復雜的心理,而大力推廣積極心理學能很好地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中職班主任在這個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只有妥善解決班級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合理運用積極心理學知識,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成長鋪平道路。
1.積極心理學對中職學生的特殊意義
20世紀末,美國興起了一場心理學運動,發起人是當今著名的心理學家里格曼,于是積極心理學應運而生。這種心理學倡導的是一種積極正面的心態,激發人們本身潛在的積極品質與積極力量,幫助處于逆境的人們求得生存和發展,逐漸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1]在中職學生群體當中,這種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方式效率較高,針對的是心理狀態及情緒與同齡青少年相比更為復雜和不穩定的群體。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一些中職學生由于家庭環境較為惡劣而產生無助的心理。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很多都是無錢無權的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當中有部分學生對生活、對社會都持有悲觀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追求。其次,很多學生的自卑情結表現得較為明顯,信心不足,或是學習生活方向感不強。中職學生大多數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都不夠好,加上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與鼓勵,內心比較自卑。但青春期階段的學生通常自尊心又特別強,一旦被外界否定,很容易放棄目標。再者是社會價值判斷上的一種惡性循環現象。學生的壓力來自家長、教師和社會。有很多家長和教師過于看重成績,因為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學生的情況不在少數,導致學生的自我否定,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學生開始意識到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2]
中職學生一旦出現了心理不良發展的趨勢,就會表現為學業消極、人際退縮、興趣狹窄等,嚴重阻礙了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中職班主任要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2.中職班主任工作關于積極心理學的運用
(1)在細節上強化中職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中職學生有一些心理上的特殊性,如,情緒波動較大,自我管束能力較差,容易因為自身原因而影響人際交往。針對這些情況,班主任需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為中職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形成自我情緒管控,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教育活動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隨時掌握自身的情緒變化。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發現學生遇到挫折,就要及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的兩面性,盡可能地為學生展現積極的一面,從正面幫助學生分析受挫折原因。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在日記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日記中可以記錄自己每天感受到的美好事物,抒發美好的生活,也可以記錄某天不開心的點滴,讓這些負面情緒在日記中宣泄出來,逐漸緩解和消化。
(2)營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積極的班級氛圍。班級的人際關系對中職學生的學習和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這層人際關系包括了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友好的生生關系有利于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在這樣的班級人際關系交往氛圍營造中,班主任要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
首先,作為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處理好與其他同事之間的關系。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協調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的紀律問題。對同一學生產生不同評價時,不能一味推諉和指責。此外,還要在學生面前樹立好教師的形象,不能讓學生因為不擅長的科目而對任課老師產生厭惡情緒。
其次,班主任要處理好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沖突情況。由于中職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性格比較叛逆,喜歡挑戰權威,容易引發沖突。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及時有效地化解沖突,并將其轉化成促進學生成長的因素。當面對師生沖突時,班主任不要急于表明立場,待學生稍作冷靜以后再詳細了解情況,做出回應。如果回避與讓步都無法化解矛盾,必要情況下可以采取強制與合作相結合的有效措施進行制止,適時展現教師的權威,以防事態進一步擴大。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實現共贏的有力手段,雙方協商、尊重學生、平等自愿都是側面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心理的方式。例如,有些學生對學校規定穿校服的事項進行抗議,那么班主任就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協商:周一統一穿校服,其余時間可以放松規定。再如,有的學生對晚自習固定教師輔導等制度不滿,要求與任課老師協商。這種情況下,班主任應該事先與任課老師進行交流,雙方達成協議后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需要加強的科目進行復習,并請求相應的任課老師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些妥善處理矛盾的方式是班主任教育機智的體現,也有利于形成民主和平等的學習氛圍,是對積極心理學的有效利用。
最后,班主任還要引導中職學生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對中職學生而言,在校接觸時間較長的都是同班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是他們贏得友誼的主要方式,對其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中職學生的同伴關系的建立是其自主行為,但可以由班主任引導建立并影響同伴關系。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過分溺愛,日常交往中不會主動遷就別人,造成了人際關系緊張。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班主任既要善于引導學生共筑友誼,發展友情,又要適時緩解同學之間的沖突。友誼的共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手段獲取,班主任讓學生協商分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同學的長處,發展協調能力與合作能力,同時挖掘自身的領導潛力和執行能力。班主任在緩解學生之間的沖突的工作上需要多下些功夫,要在平時多關注這個群體的心理狀態,按照預定干預目標,安排學生充當同伴集體的不同角色,以達到改善人際關系的目的。
(3)用多元的方法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法,只要能滿足學生的自身需求,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都可以被班主任采用。例如,在班委、團委成員的設置工作上需要多元化,班主任不但要考慮成績優秀、品德優良的學生出任,也要給成績不夠突出但其他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個表現的機會。而面對一些“問題學生”,班主任不能對其全盤否定。另外,在主題班會的創設情境上,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針對一些問題進行共同討論,班主任不指責、不批評學生,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得到啟發,實現心理滿足。同時使任何學生都能輕松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開放和諧的環境下真正融入到班集體中,使所有的學生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的溫暖。
綜上所述,中職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項重大復雜的工程,不但要求班主任采用溫和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良好正確的教育。積極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能夠幫助當前中職班主任走出只管紀律和只看成績的誤區,從更多心理學的知識中提煉教學和教育的有效方式,從而幫助中職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遠強.在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122-124.
[2]劉 麗.淺談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