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通過對河北省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開發現狀及休閑體育服務體系進行分析,總結當前遷安市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遷安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1-30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和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需要,本文對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構建進行研究,找出符合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發展的道路,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面臨諸多挑戰
1.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狀況。當前遷安市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物質資金保障體系不健全,體育行政部門對農村體育事業的財政預算不足、資金整合環節薄弱,發展緩慢。加之外部的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來源較少,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的基本保障資金難以到位,對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等資金的投入不足等,無法滿足農村居民對體育的需求。
2.體育健身鍛煉意識淡薄
遷安大部分農村居民在農閑時節,都是以單調的聊天和看電視的方式來滿足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一般農村居民長期以來體育意識觀念薄弱,片面性地認為體育就只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并且認為農活就能代替體育,只有少部分人進行體育活動,導致體育文化難以得到普遍認同。加上文化機制不完善、體育文化宣傳力度不夠,并且長期受到低俗文化的侵蝕,導致農村居民的體育文化意識難以提高,嚴重制約農村休閑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
3.運行機制不協調
內部運行協調的不足直接影響著休閑體育服務質量。由于休閑體育內部協調機制尚未完善,使各運行體系和各運作部門相互獨立,協調不足,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往往立足本部門的立場,造成如政策法規在執行中與實際情況不符合、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時缺乏考慮休閑體育服務功能的現象,增加了發展過程中的內部損耗,降低了服務系統的效力。
二、遷安市農村休閑體育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1.農村休閑體育場地設施的合理化與服務保障
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和政策支持,將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精神落實到保民生、促發展的實際行動上來;扎實推進農村休閑體育建設,統籌城鄉休閑體育事業發展,促進城鄉體育資源均衡配 置;多渠道籌集經費,使農村體育經費合理化;多渠道改善和開放現有場地設施,提高利用率,構建有利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現有場地資源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2.農村休閑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與服務保障
培養農民自覺的健身意識,樹立正確的健身觀念,培養農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從體育場地設施、家庭擁有體育活動器材和圖書、體育宣傳媒介等方面去豐富農民體育文化載體,大力開展民俗體育文化活動,用健康有益的先進文化去教化農民群眾。多方位培育農村體育文化的主體力量,鼓勵和培育更多的農民體育骨干,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多渠道籌集農村體育文化發展資金,確保政府對農村體育文化的投入落實到位,盡可能多地用于農村體育的發展。
3.農村休閑體育管理與指導的合理化與服務保障
轉變政府職能,在農村行政體制改革中完善農村休閑體育管理模式。建立農村休閑體育俱樂部,把農村休閑體育推向市場,使農村休閑體育商業化、產業化,實現農村休閑體育的自我規范發展。建立與完善農村休閑體育管理的法規條例,農村休閑體育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這是保證農村休閑體育發展的關鍵。將農村休閑體育健身指導列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建立完善的運動健身指導服務網絡,提高健身指導服務的工作效率。相關政府部門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有關運動健身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動作的培訓與指導,以便讓更多的農民積極參與到運動健身活動中去,構建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網絡體系;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健全監督機制。
為了滿足遷安市農村日益增長的休閑體育服務需要,構建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勢在必行。遷安市應根據實際情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增強農村休閑體育服務理念、構建農村休閑體育服務體系,引導農村居民改變生活習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戴 健,鄭家鯤.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研究述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1):1-8.
[2]唐 鵬,潘 蓉,劉嘉儀.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構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0,(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