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務員激勵問題是我國公務員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公務員制度的始終,是激發公務員工作積極性、提高政府為人民服務能力的關鍵環節。本文從我國公務員的現狀入手,列舉了我們在激勵手段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簡單分析了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最后通過分析整理,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以期完善我國的公務員激勵制度。
關鍵詞:公務員激勵;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0.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0-14
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其根本目標是為人民服務,但大量的負面新聞向我們顯示我國公務員存在工作倦怠、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的問題。例如,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公務員中,有54.9%的人出現了工作倦怠,位居各類職業之首。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國的公務員激勵制度,是我們目前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1.我國公務員激勵存在的問題
(1)薪酬體系設計不合理。目前我國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國企、私企員工相比相對偏低,業績性薪酬在總薪酬中比重較低,不同級別公務員之間的薪酬差異小,不能反映各種級別、職位人員的勞動價值含量。
(2)考核機制不健全。公務員只要不違法亂紀,考核大多難起到作用。在實際考核中,考核指標難以量化,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之間的考核內容和標準無法統一,考核結果的參考性并不強。由此可見,考核制度對多數公務員而言沒有多大的約束性和激勵性。
(3)獎懲制度不規范。我國公務員獎懲制度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輪流坐莊”,一些單位和部門把獎勵當作好處平均分攤,失去了獎勵的意義;第二,有些單位在實施獎懲時采取領導說了算的方法;第三,有些地區和部門的領導素質不高,如果有下級對其提出批評建議就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濫施懲戒。
2.我國公務員激勵失效的原因
(1)“以人為本”的觀念淡薄。以人為本就是從人這一角度研究相關的激勵措施。但我國人事管理體制多數從制度理念出發,講究組織和人員的調配。這種過分強調人適應工作的管理體制,忽視了人的潛能和積極性,使人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2)晉升、考核、薪酬等制度建設滯后。我國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激勵公務員,但相較于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們實施這些制度的時間相對較短,在晉升、考核、薪酬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考慮不周的漏洞。
(3)過分強調“職責內”的管理模式。傳統上,關于公務員的定崗定編、定員定責、績效考核、工資支付等策略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職責內”進行,其實質是“責任中心主義”。這種激勵的方法弱化了公務員的內在動機。于是出現一些本屬于公務員承擔的責任,該公務員卻推托說“文件沒有這樣的規定”的官僚主義現象。這就使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得不到發揮。
3.完善公務員激勵制度的對策
(1)加強思想感情激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務員也開始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基于此,領導需要運用各種方式滿足公務員的這一需求,使其能夠自覺工作、提高績效并忠誠于公共部門。比如說,領導可以適當關心一下下屬,以組織大家一起旅游、開個晚會等方式來加強上下級之間的溝通。
(2)完善公務員制度各環節的激勵因素。首先,在薪酬制度方面,我們要加強業績性薪酬在總工資中的比例,使每個公務員的付出和收獲相掛鉤,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其次,在考核制度方面,我們可以把各項指標細化,制訂詳細的評估細則和測評表,建立量化的指標體系;此外還可以引進國外先進評估方法,堅持領導考核與群眾考核相結合的方法。
最后,在獎懲制度方面,可以加大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的力度,增強其吸引力,避免獎勵平攤;另一方面,對違法亂紀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實行淘汰制,從反面激勵公務員努力工作,使其恪盡職守。
(3)實行職業生涯規劃激勵法。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全面了解公務員的價值觀、個性及其發展目標,針對公務員職業生涯的早期、中期和后期科學合理地配置崗位,實現人盡其才;另一方面,每個人明確了自己的規劃和目標才能更加奮發圖強,不斷激勵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金華.試論我國公務員激勵機制的完善[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3):87-90.
[2]霍曉娣.我國公務員激勵機制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3]潘敏敏.國外公務員激勵機制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