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09-25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新興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教育作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整合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營造探究氛圍,激發探究興趣
在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之前,教師根據實際問題需要為學生營造合理的探究氛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有重要的價值。再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生活實際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比如,在教“面積和周長的關系”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播放自己準備好的課件“光頭強和熊大、熊二的圈地運動”:這一天森林之王召集光頭強和熊大、熊二開會,并發給他們每人一根相同長度的繩子,讓他們在森林中自己去圈一塊地作為自己的地盤。光頭強率先搶到繩子說:“我要圈一塊正方形的土地?!毙艽蠼又f:“我要圈一塊長方形的土地?!毙芏d奮地說:“俺要圈一塊圓形的土地?!蹦敲磫栴}就來了,到底誰圈的土地最大呢?教師利用小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動畫片來引入問題,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都會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索。然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切入主題:面積與周長有沒有關系?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活實際的問題,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恰當整合,防止出現整節數學課教師都在讓學生觀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情況。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集聲音、圖像以及相關的文字于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多媒體教學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如,在進行“圓柱體和圓錐體”這一知識的教學時,教師要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圓柱、圓錐實物圖片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但是絕不能整節課都在呈現這些圖片,而是要引導學生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進行計算。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潛能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需要學習的數學概念比較多,然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未達到這樣的成熟程度,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與鍛煉。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形象化、直觀的教學用具與圖片將一些概念進行加工,讓學生樂于并善于接受。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深度地理解這些數學知識。如,在教學像“毫米、厘米、分米、米”這樣的數學概念時,可以在PPT中制作一把可以動的尺子,在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進行講解。同時介紹一些測量的方法,讓學生思考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之后,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測量,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及時地糾正學生測量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激發學生求真的熱情。
四、整合知識,提升學習成果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目標以動態的狀態呈現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在教學結束以后,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知識,但是,這時并不是學生口述、教師復述來開展,而是要調動全體同學參與的熱情。如,在進行“分數”這一知識點教學總結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回顧,老師再進行總結,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設計出相應的課件,然后展示給大家。也可以自由地進行分組討論,將所學知識整理成相應的知識網絡,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問答游戲,利用多媒體技術策劃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并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鞏固知識并提出與之相關的新的問題,提升學生整合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需要學生之間相互的交流溝通,更需要學生自己進行深入的鉆研,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綜上所述,教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者相輔相成。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尺度,熟練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數學中的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索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不斷地發現與解決問題,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