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逐年上升,三本學生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本文從西京學院自動化專業學生學習特點與競賽現狀進行分析,以組織參加的各類大賽為背景,闡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內涵,探索從合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搭建校內大賽平臺、健全獎勵制度等方面,來保障“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9-23
1.學生學習特點與競賽現狀分析
西京學院控制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自成立以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了各類大賽,我院舉辦這些大賽的目的都是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自身就業競爭力,能夠被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1]但我院總體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在教學與競賽環節上還存在一定的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生源質量限制。受高考招生政策的限制,西京學院本科層次的學生只能第三批錄取,生源質量要低于一本、二本院校。這些學生相對來說,基礎知識較薄弱,學習自主意識不夠強,自學能力較弱。
(2)競賽指導教師隊伍不健全。自動化專業相關的大賽一般都是與實際相關聯的。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具有全面的知識結構與較強的學習能力。西京學院自動化專業大部分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的,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較大。而青年教師在教學經驗、知識與能力結構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不斷提高。
2.“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內涵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是以課程“項目化”教學為中心,由專業指導教師和學生組成項目訓練隊伍,把學生在自動化專業相關課程教學活動中必須掌握的各項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應用于訓練。學生通過參加各項技能大賽,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反思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加強薄弱環節的訓練,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從而達到“以賽促學”的效果。[2]而為更好地配合各項大賽的進行,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己,進一步拓展專業技術領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團隊協作和臨場應變能力。通過參賽學生的表現情況和比賽結果,反思自身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問題,從而提升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達到“以賽促教”的效果,實現教學相長。
3.“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
(1)制訂有針對性的、更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根據相關企業的用人標準中對自動化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的要求,重新規劃、調整教學課程,使相關課程開設時間與競賽的時間相銜接,制訂鮮明的且有針對性、導向性、更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推行“學分置換”“學分銀行”“以賽代考”的教學管理制度,讓學生在學中賽、在賽中學,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及綜合素質。
(2)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并健全指導教師獎勵制度。一方面,可以引進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來優化教師結構,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全方位指導;另一方面,還可以安排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以此來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水平。組建時應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盡可能將年輕教師與資深教師組合在一起,使得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方法與豐富的經驗相互彌補、相互碰撞。并且應當將指導學生競賽納入教師的日常工作中,與績效考評等相關工作相結合,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
(3)搭建校內大賽平臺,擴大學生的參與面。一方面,把綜合性比較強的大賽進行項目分解,實施“項目式教學”,將競賽項目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完成任務情況,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另一方面,多舉辦校級比賽,實現好中選優。這樣,既能選拔出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的大賽,又能讓學生一起學習,互幫互助,共享知識與技能,共同提高。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改革,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積極性和創新性,調動教師教學激情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做到競賽與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相結合,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實現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熊 婷,鄒 璇,梅 毅.“以賽促學 以賽促教”對軟件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3).
[2]呂汝娟.高職教育“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價值工程,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