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感是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素養,同時也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結構變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數感培養,但當前很多教師并不知道怎樣來培養學生的數感,仍然需要不斷進行研究。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希望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9-25
1.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性
數感主要分為數量、運算結果和數量關系三個主要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應具備辨認事物數量關系、領會數量之間關系的能力,當有了一定的數量基礎之后,在運算方面和結果分析方面也就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對學生數感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同時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數量關系的能力。
2.靈活使用教材,培養學生數感
教材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能用來培養學生的數感,尤其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中,與傳統教材相比較,它的數感培養的內容更加豐富。對此,教師應積極利用教材資源來培養學生的數感,并積極挖掘教材當中一些隱藏的資源,使學生的數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將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搜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來得到數感的提升。
3.采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數感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新課改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方法。[2]通過情境教學法能使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同時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奠定穩定的數學基礎。例如,在“有余數除法”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數感,同時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模式。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我們班級去參加夏令營,但要將同學們進行分組,班級中一共有40人,共分成7組,那么一共能夠分成幾組?還剩下幾個人?”然后讓學生站起來自動進行分組,在真實的情境中來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4.利用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數感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的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實際的測量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測量講臺的長度和寬度,測量教室的長度和寬度等。[3]在測量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測量,例如,先測量一塊地磚的長寬,然后再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塊地磚。或者利用步測的方式來進行估算。在學生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同學之間相互啟發,不僅能有效拓展學生思維,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數感得到明顯的提升。
5.利用習題訓練,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教學最終要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能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數感培養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加主動地接觸數學,并能利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強化學生估算的能力和多元化算法能力,引導學生將問題代入到實際生活中,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得到問題的答案,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問題來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能產生興趣,從而積極進行分析和研究。
6.利用生活體驗,培養學生數感
要想提升學生的數感,一定要從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范圍內來體驗數學,領悟數學,真正提升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和思想,多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在觀察和推理的基礎上得到知識的發展,最終提高對數學價值的領悟,掌握數學基礎,得到數感上的培養。
對小學生的數感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一定要具備相應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利用教材、生活等不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從而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方簫音.數學教學活動化實施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6,(3):40-41.
[2]李朝霞.對大班一次數學教學活動的評析與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2):96-97.
[3]何 維.淺析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觀察能力的指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