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部署和要求,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力度。但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籌資決策的失誤和資產的流動性差以及公司本身治理結構所存在的問題的影響,導致出現財務風險,威脅著戰略性新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針對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以湖南華曙高科有限公司為例,通過利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其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實證分析,并提出應對財務風險的防控策略。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企業;財務風險;因子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12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概述
1.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義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基于高端前沿技術,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的產業。[1]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最開始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的。為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資源和能源的短缺,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給予戰略性新興產業很好的政策支持。
2.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風險的內涵
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從外部因素上看,主要表現在宏觀方面,可能是受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銀行利率的波動、產業結構的調整、金融危機的爆發、法律環境的變化、社會文化環境的轉變等影響,對戰略性新興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產生重大影響。
二是從內部因素上看,由于其在創立初期缺乏足夠的融資渠道和科學合理的運營體系和指導模式,以及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從而導致企業出現財務風險。
三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杠桿效應和財務杠桿效應的影響,而導致企業的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下降、資產變現能力弱、再融資困難。
3.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風險類型
根據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運營特點,可將其財務風險劃分為流動性風險、經營風險和籌資風險。[2]具體來說:第一,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不能正常地轉移資金和償債能力弱,包括負債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體現了企業整體的運營狀況;第二,經營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的經營資本成本的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具體體現在企業的供產銷日?;顒又?,包括存貨的變現風險、外匯交易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等。第三,籌資風險,是指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創立初期和經營過程中的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籌資風險是戰略性新興企業面臨最大的財務風險,包括現金性籌資風險、收支性籌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風險、利率風險、再融資風險等。
4.對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預防控制的必要性
戰略性新興企業作為我國一種新的企業發展模式,由于缺乏一套科學、實用的運營模式和管理體系,以及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等制度方面還不夠完善,缺乏對戰略性新興企業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力度,而使很多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因為存在的各種財務風險而面臨破產的可能。另外,對于戰略性新興企業而言,財務風險的預防控制是其整個管理模式的重大分支,決定著企業的命脈。無論是在戰略性新興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究與開發上,還是在產品的銷售、整體的運營模式和籌資方式上,對財務風險進行預防控制顯得尤為重要。[3]
二、案例分析——以湖南華曙高科有限公司為例
1.公司概況
湖南華曙高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曙高科”),創建于2009年,是我國一家頂尖的3D打印企業。華曙高科于2010年實行SUB財務成本會計體系,把企業的財務報表劃分為多個責任中心的財務報表,來評價責任中心部門可能遭受的財務風險。但是,根據近幾年來華曙高科的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其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還是不夠完善。
2.變量設計和模型設計
(1)變量設計。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特征,本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這一指標來衡量上市公司的績效水平。該指標的大小與上市公司的績效水平的高低呈正相關。本文另外選取了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比率和總資產報酬率等作為進行實證分析的數據。
(2)因子分析指標體系構建。根據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科學性、綜合 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則,本文分別選取了華曙高科2014年3月31日、2014年6月30日和2014年12月31日的相關財務指標來作為因子分析變量。如表1所示。
表1為各變量的相關矩陣表。從表中可以看出,流動增產率與股東權益比率相關性最高,為0.999,且對應的單側檢驗差異顯著(P=0.000),此外總資產報酬率和存貨周轉率的相關性也較高,為0.993。變量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說明變量之間有內在共同的成分,也說明有繼續進行因子分析的必要。以上證明所選取的變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下面應考慮初選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線性相關關系,是否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因子提取。首先進行KMO和Bartlett的驗證,表2為KMO和Bartlett的檢驗。
表2所示為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值。KMO表示變量之間的偏相關性,檢驗結果中,KMO值為0.743,大于0.5,根據Kaiser給出的KMO度量標準可知,當KMO值在0.7~0.8之間,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因此初選變量可以進行因子分析。表3為反應的10項的公因子方差情況,分析顯示2項指標大于0.9,0.8~0.9的共有5項,0.6~0.7的有1項,低于0.6 的只有一項,說明指標整體上的共同度較高,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根據表3檢測結果,提取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3個主成分,如表4所示。
(3)實證分析。由以上的分析結果可知,前3項主成分累計貢獻95.122%,即總體多于95.122%的信息可以由以上3個主成分來進行解釋,因此,本文提取三個公共因子即可。如圖1為選取變量的碎石圖。
從碎石圖可以看出,從第四個因子開始因子曲線開始變得比較平緩。根據碎石圖的原理可知,該碎石圖的拐點其實是在第三個因子那,即提取三個因子是比較合適的,這與上面的方差解釋表中的信息一致。
經分析,前3個主成分可以劃分為:
主成分1,償債能力綜合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
主成分2,盈利能力綜合指標: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
主成分3,營運能力綜合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
以下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是構建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模型,如表5所示。
根據以上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對該10項指標進行編碼:流動比率(B1)、速動比率(B2)、資產負債率(B3)、股東權益比率(B4)、 凈資產增長率(B5)、總資產報酬率(B6)、流動資產率(B7)、利息保障倍數(B8)、存貨周轉率(B9)、應收賬款比率(B10),建立主成分模型如下:
F1=0.173×B1+0.173×B2-0.140× B3+0.141×B4+0.253×B5-0.028× B6+0.149×B7+0.126×B8-0.058×B9+ 0.104×B10
F2=0.047×B1+0.047×B2+0.016×
B3-0.013×B4+0.260×B5+0.188×B6+ 0.002×B7+0.350×B8+0.146×B9+0.332×B10
F3=0.142×B1+0.027×B2+0.018×B3+0.029×B4+0.510×B5-0.151×B6+0.109×B7+0.159×B8+0.342×B9+0.12×B10
最后,通過綜合加權可得控制函數:
F=0.31451×F1-0.04751×F2+ 0.03842×F3
再者,對樣本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是檢驗各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方向及影響程度的研究方法。本文通過利用SPSS 22.0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與償債能力綜合指標、盈利能力綜合指標和營運能力綜合指標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首先,對樣本進行方差分析,表6為SPSS 22.0計算出來的回歸方差分析結果。
從以上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回歸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模型的F檢驗值為1052.692,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1,另外殘差的自由度為1702。這說明研究變量所組成的回歸模型總體的顯著性水平較高,模型中至少存在著一個自變量與因變量顯著的線性影響關系。
(4)實證結論。通過利用SPSS22.0
對華曙高科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可得出以下三個分析結論。
第一,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比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報酬率、流動資產率、利息保障倍數、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比率共10個指標構成主因子1,可稱為盈利與現金流能力因子。從上面的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華曙高科的財務風險的防御性較弱,得分普遍不高。結果表明,華曙高科的財務風險可以用3個主因子來表示,這3個主因子決定了華曙高科財務風險中95.122%的內容。
第二,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由于回歸系數在0.000~0.015之間,在顯著性系數0.1之下,這說明盈利能力因子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說明其對公司的現金股利有著正相關的聯系。這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或者說業績越好,其償債能力越強,抗財務風險能力越強。
第三,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信用風險大小的核心因素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盈利能力是償債能力的前提,只有盈利較好的企業才會有較好的償債能力。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而言,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以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為保障的。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戰略性新興企業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保證具備較強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