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93—01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好拼音除了有助于學生的認字、閱讀和書寫外,還會為其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導致拼音教學的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望廣大同行能對拼音教學給予重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雖然拼音字母具有復雜的發音和寫法,但是在他們熟悉并掌握了拼音以后,就會發現學習拼音的好處。學習拼音可幫助學生認字、閱讀,使他們不再局限于閱讀教材上的注音課文,而是不斷利用自己所學的拼音閱讀更多的課外內容,這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能通過自學主動閱讀更多的課文,從而產生成就感,進而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拼音能使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提高,使他們相信,只要通過自身努力,就可對更深層次的知識領域進行探究,對其學習語文的積極主動性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注意力難以獲得長時間的集中,極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教師在開展拼音教學時,應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開展教學。
例如,在制作課件時,可借助小學生喜歡的游戲、人物形象和動畫片等,制作色彩鮮艷的課件,這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其進行記憶,從而對拼音教學的內容進行掌握。
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拼音教學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識字與認字,培養其語言能力,增強其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其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才是拼音教學的重點。語言能力發展的過程就是學生借助所學到的拼音知識開始學會認字與寫字,然后逐步進行自主閱讀和知識積累,最后學會將自己的想法運用語言書寫、表達出來。語言能力發展的源頭是拼音教學,它是語言能力得以形成的工具,可有效緩解語言學習的難度,使其更具直觀性。拼音教學使學生明白,語言不是生硬的字母或者筆畫,它可以通過聲音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也會將這種語言能力運用其中,從而獲得發展。
例如,學生在學習分解音節時,往往會存在一定難度,對于草(cao)很多學生都會念,卻不會將其分解成聲母c和韻母ao,難以將聲母與韻母進行有意識的拼讀。教師可于上課前準備好不同聲母與韻母的卡片,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把卡片發放給學生,運用游戲教學法,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聲母或者韻母尋找能與其進行拼讀的聲母或韻母,并且在學生尋找完成后讓其進行拼讀。這種方法抓住了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使課堂活躍性大為增強,令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既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又為其提供了開口表達的機會,使其語言能力獲得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技巧
拼音學習一直是小學生的學習難點,在新課程背景下,使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得以激發,促進其學習思維的發展,掌握學習技巧等已成為課堂教學的目的。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思維,以便其日后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這樣也有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w”這個字母的時候,教師可在投影儀上為學生提供兩座房屋的倒影圖,然后引導學生聯想,提問其“房屋的倒影像什么?”,學生很自然就會聯想到字母“w”。最后教師將字母寫在圖片的旁邊,運用具有聯想性的句子,使學生將生活實例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將字母的正確發音和寫法等教授給學生。學生可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同樣的方法對新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與記憶。令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不僅能培養其學習思維,還能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拼音學習在激發其學習語文興趣的同時,還能使其語言能力獲得發展,同時有助于培養其學習思維與學習技巧,對學生以后的綜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應將拼音只作為學生學習生字的一個工具,而是要將之作為重點內容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鉆研,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