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少兒;聲樂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64—01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藝術教育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少家庭把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甚至將孩子前途的提前定位也放到了重要位置。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鍛煉,有很多家長來向我咨詢訓練孩子科學發聲訓練的方法。
目前在中小學音樂美育教學中,歌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很多少年兒童喜歡唱歌但沒有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在課堂上又好表現自己,惟恐自己唱得聲音小了別人聽不見。他們在沒有正確的發聲方法的狀態下,一味地追求音高、音量而損傷了聲帶,使聲音嘶啞,使將來也許是一名歌唱家的歌喉早早就夭折了。作為一名聲樂教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少年兒童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去唱歌,因為讓少兒接受科學的聲樂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掌握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培養、激發其唱歌興趣
教師要掌握少年兒童天真、活潑、可愛的心理特征,和他們交朋友,從情感上溝通、交流,營造出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和提高他們的歌唱興趣和熱情。因為很多少年兒童是僅憑一時的熱情來學習聲樂的,一般很不穩定,因此需要教師激發和培養他們的歌唱興趣。教師在上課時不易講得太深、太多,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最形象化的比喻口傳心授,同時讓他們觀看欣賞一些優秀的少兒演唱及錄音資料,讓其模仿,培養其藝術感覺。在授課的過程中,還要以鼓勵表揚為主來增加他們對歌唱的興趣與自信心,切不要讓他們產生恐懼抵觸心理。
二、在保持童聲特有音色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發聲方法的訓練
聲樂教學在不同的年齡段要有所差異,特別是少年兒童時期的聲樂訓練更為重要。少年兒童在這個年齡段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聲帶很稚嫩,如果沒有科學的歌唱方法會導致他們聲帶受損,因此,進行因材適教,進行科學的發音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一定要保持童聲特有的自然、甜美、清脆的音色,千萬不可將成人的一套訓練方法死搬硬套在他們身上,因為如果讓他們模仿大人的聲音狀態和音色來歌唱,失去童聲特有的音色,其結果反而會出現撐喉頭、壓舌根、裝腔作勢等情況,這種訓練方法很不科學。保持童聲原有的甜美、清脆、明亮的音色,是檢驗教學方法是否正確的一條重要標識。
三、幫助少兒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氣息
1. 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對初學唱歌的少兒來說尤為重要。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從開始就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使歌唱的各個器官相互配合、協調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歌唱是藝術創造,也是人體全身協調的運動,只有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使整個人體自然、協調,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增加形體表現力,使歌聲更加動聽。
2. 在掌握正確歌唱姿勢的基礎上,自如正確的歌唱氣息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具備自如正確的歌唱氣息,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氣息包括:呼吸與氣息控制。中國傳統的唱法講究:“氣沉丹田”、“氣沉于底而聲灌于頂”,與西洋唱法講究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相同的,氣息如江河之水,聲音如水上之舟。在歌唱的過程中,氣息始終要托著聲音走,都貫穿著一個橫膈膜控制的理論。
3. 在聲音的高位置安放上成人與少兒是相同的,都講究高位置、高集中。在共鳴擴音的問題上,都講究運用共鳴來擴大聲帶基音,都力求找到共鳴而解放聲帶。在少兒練聲曲中可多采用“哼嗎”練習,“哼嗎”是兒童發音的強項,通常比成人更容易找到和運用。如張嘴哼鳴和閉嘴哼鳴,通過此練習可以達到訓練高位置、高集中頭腔共鳴的目的。歌唱就是帶著音樂的朗誦,可以在其自然聲區進行帶有歌唱狀態的朗誦、念白,這些練習對提高歌唱水平非常有幫助。總之,成人與少兒雖有年齡差異、音色差異,但生理心理情感是相同的,所以,運用不同年齡段的歌唱器官去完成同一審美目的或情感情緒時,必然有著共同之處,但少兒在具備正確的歌唱姿勢、氣息、共鳴的同時,一定不能失去童聲所特有的自然、甜美、清脆的音色特點。
再者,家長要對孩子的聲樂學習負有監督和監護的責任。孩子的生活習慣、作息制度、飲食起居,日常生活中說話音量、音質的控制和轎正等都與變聲區的平安過度息息相關。
總之,少兒聲樂教學是一門科學,作為教師要掌握聲樂教學的規律,因材施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勇于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