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化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59—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有效性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適應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實施課程改革。本文圍繞轉變教學理念、優化課堂結構、課堂講授、實驗教學、教學方式等方面,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1. 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在課堂上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除了能夠靈活運用教材傳授基礎知識以外,還應該適當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能夠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們的天性,主動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究。在這種積極踴躍的課堂氛圍下,教師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技能,而且也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樣看來,在教學中,只有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才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2. 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前備課質量
現代教育主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顯示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優化課堂結構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對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歸納,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對于有關聯性的知識內容進行串聯,讓學生們在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另外,教師也可以采取故事導入課題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這種教學結構,必須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相互激發、相互補充,雙方采取積極主動的合作態度,才能使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前備課質量,才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3. 提高課堂講授的有效性
教師提高課堂講授的有效性可以使學生們用最少的時間領悟到最多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時語言一定要通俗易懂、簡單明了、有條理、有層次感,同時也應該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4. 實施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化學實驗被認為是傳遞化學知識和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必然也離不開化學實驗,通過實驗能夠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比如說,把一些實驗設計成探究型實驗,讓學生們享受自己探究,自己發現結果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5. 利用教學媒體,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學媒體是在教學過程中傳遞和存儲教學信息的主要工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更多的硬件設備走進課堂教學,比如說計算機、投影儀、音響等等。合理使用教學媒體,可以將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轉變成直觀易懂的教學信息。另外,在化學實驗中,有的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或者有的實驗相對操作復雜,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模擬實驗過程,讓學生們了解實驗過程,以此達到學習效果。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達到增強直觀教學的目的,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重視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提高化學知識的儲備能力和運用能力,完善學生人格的發展,使其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