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插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100—01
插圖的作用就是輔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的,同時加深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閱讀能力和閱讀素質對于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看書還是簽合同等都是需要通過閱讀,然后將書面的文字的含義進行理解,才能夠明白語句中所蘊含的意思。就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簽訂合同,如果在不理解合同的意思的情況下就簽訂了,后期很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多的問題,由此可見,閱讀能力對人們而言的確很重要。為了能夠提高我國學生的閱讀能力,教育改革事業中提出了許多的方式。本文就以插圖的方式為例,簡單地分析插圖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有什么樣的幫助。
一、插圖教學的意義
插圖教學在語文閱讀中的作用,其實和地理學科中的圖片教學的作用基本一致,都是希望能夠通過圖文互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意思等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插圖就是輔助學生理解的一個工具,比如在一篇講述烈士英勇事跡的文章中,基本上都會配有一幅戰火連天的圖片,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緊張感等。而且通過調查發現,語文教師將閱讀文章中的插圖有效地運用起來時,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等,都得到了提升和滿足。所以,插圖對于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在利用圖文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提高和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幫助學生鍛煉和提高了觀察力和理解能力。還有,因為插圖都是與課文的內容呼應的,所以,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能力,以及鍛煉其想象能力。
二、插圖教學的應用
1. “引”文。插圖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有著引文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也可以當做是課堂開始的開場白,比如教《楊修之死》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等,將課文中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圖片并且告訴大家圖中描繪的是什么、你理解這幅圖片描述的意思是什么等。然后,再進入課文閱讀等的步驟。因為,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其他階段的心理特點有一定的差異,他們已經開始使用邏輯思維的能力了,雖然說形象思維依舊占主導地位。所以,據觀察得出初中生在自行翻閱課本的時候,面對沒有學習過的文章,首先會去看課文中的插圖,然后再看課文的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引入。
2. “補”文。上文中也提到過,插圖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的,所以說,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看云識天氣》這一文章,大部分學生僅僅只是知道有晴天、雨天、陰天等,但是對于云的形態卻不知道具體有何區別,如果這個時候教師只是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或者是直接講述文章的內容,學生基本上不能分辨出云的形態。如果這個時候教師將插圖利用起來,每一種形態的云都對應一個插圖,這樣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能夠充分地理解和分辨出云的形態,以及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變化的聯系。所以,閱讀課文中的插圖還具有“補”的作用。
3. “顯”文。這個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一個作用,就比如《蘇州園林》這篇文章的學習,在課文中會有蘇州園林的景象的插圖,教師在講述蘇州園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關上書,只看教師所展示出的圖片,然后由教師聲情并茂地將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引導下,置身于美的世界,從而將其審美的意識提高。還有教師在講述古詩或其它美景的文章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詩句的內容進行繪畫,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種景致明顯的詩文。通過繪畫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美。
4. “鑒”文。初中語文的文章中,各種類型題材的都有,所表現的內容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插圖就是將這些精神世界的情感等具體化了,將作者的情感進行了傳遞,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愛憎之情,就比如《斑羚飛度》這篇文章中,偷獵者的行為,和斑羚羊敢于犧牲的形象等,都通過插圖能夠直接地表現出來,而且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和沖擊,使得學生獲得了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所以,插圖還具有“鑒”文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深化情感體驗。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