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活動課;開設;原則;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053—01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它以解決教學中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有鮮明的趣味性、科學性和實踐性,是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搞好數學活動課至關重要。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及形式。
一、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
1. 必須以小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展為宗旨,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首先,小學數學活動課應是以發展學生個性要素為首要目標的課型,每節課教學時間與學科課的教學時間相配合。其次,活動課也不同于課外活動,它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而且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具有層次性。
2. 必須淡化選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學數學活動課所說的人人受益,不應當以分數、成績的提高來理解,而應當從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展這個方面予以解釋。在學科課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基礎的條件下,為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提供發展空間。
3. 必須注意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保護他們的童心。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在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期。這一階段,小學生不但身體發育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階段,而且由于從一個備受家庭保護的幼兒變成必須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承擔一定社會義務的小學生,這就促使兒童心理特征產生質的飛躍,概括起來,就是產生了在幼兒期沒有的好奇、好動、好勝的童心。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動的心理狀態健康成長,就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控制:(1)調控環境,營造一種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圍,促使小學生總是保持向上振奮的心理狀態。(2)樹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學生形成穩固的知識、能力體系和健康的行為與習慣。
4. 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平穩過渡。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征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后,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的。
二、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形式
1. 數學游戲。數學游戲是對四年級以前學生進行活動課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好的數學游戲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長。為此,設計數學游戲的思路,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游戲內容要通過豐富而新穎的形象來包裝。(2)游戲展開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戲劇性活動來實現。(3)游戲結構是美的結構形式。數學游戲美的結構,是指美的語言、美的教學態度、美的板書設計及教具運用。最能直接打動低年級小學生心靈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學結構形式,是一股推動低年級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數學活動課的游戲結構也應綜合考慮此特點來設計。
2. 數學講座。小學四年級后開展數學講座,有利于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也是促使學生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這種以數學講座為內容的數學活動課取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學科知識的擴張,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數學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數學史上的典型成果。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 數學實踐。小學四年級后的數學活動課可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這是拓寬學生視野的一種好形式。如,去銀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為什么采用%的記號?什么是月息?也可到市場去了解怎樣用統計表處理變化的市場價格?怎樣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拼成優美的商標圖案等等。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不僅會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知道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有廣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這一大課堂的錘煉,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堅強個性。
4. 數學墻報。這是繼數學實踐之后,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活動課的好形式。這種活動的開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美的欣賞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