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識字教學;趣味;情境;形式;
方法;新舊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098—01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階段要求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占小學階段識字量的50%還要多一些,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因而,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要完成這樣大的認字量,教學中一定要拋開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大膽展開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內含的“趣”,引導學生在趣中認字,在趣中掌握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學會獨立識字。那么,如何讓學生快樂識字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要讓學生有識字興趣,首先應該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應該像朋友那樣把識字內容、識字方法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筆者在教授《比尾巴》一文時,課前讓學生在家里觀察各種動物的尾巴,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然后畫出來,這樣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拿出各種動物的卡片,讓學生去識記,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在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這些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充分利用教材,豐富識字形式
1. 利用好插圖,講故事識字。新教材是一套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教材,每一課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插圖,讓學生先觀察插圖,然后去說,再隨機出示學生在敘述當中出現的一些字詞,引導識記。
2. 利用漢字特點,集中記憶漢字。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結構特點和漢字的造字特點,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如,教學《口耳目》一課時,筆者先出示象形文字,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恍然大悟,接著不失時機地出示相應的漢字,在學完這課生字后,學生不但牢牢地記住了這些生字,還找到了一些文中沒有的象形文字,在相互交流中大大豐富了本課的識字內容。
3. 巧編順口溜,快速記生字。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疲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字的組成特點,編口訣記憶。如,“磨”字: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并著兩棵樹,長在石墩上。
4. 利用加減法,增趣又識字。在教學識字中,筆者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欲,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草)。同時,讓學生自己也編題來考考老師,以此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三、培養自主識字,教給識字方法
教會學生如何識字是學生能否自主識字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看資料,尋找多種識字方法,包括演示式、描述式、重點式、比較式等等,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組織教學,根據識字內容,教給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輕松愉快地多認字,從而讓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或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學會獨立識字,能積極主動地去識字。有了這種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就不會再有畏懼心,而是能夠主動學習漢字,并且樂于去識字。
四、利用新舊知識,實現隨機識字
我們知道,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和舊知識有一定的聯系,語文識字當然也不例外。字與字之間總是有著很多聯系,如果能夠利用舊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生學習漢字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隨機地去識字。如,在教授《哪座房子最漂亮》時,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們”字。有的學生說:“門字加上單人旁。”有的學生說:“門外站個人。”筆者在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后,又出了幾個字謎:“門里有個人”、“門里有張嘴”、“門里有個太陽”、“門里有只耳朵”……學生經過思考,一一寫出了 “閃、問、間、聞”這幾個字,并輕松地記住了這幾個字。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總結,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漢字,為今后的學習、閱讀、寫作乃至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規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趣味化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4]GHB0648)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