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英語;學困生;心理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41—01
英語學困生就是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較差,對英語教師的教學適應力不強。以往教師認為英語學困生只是學生的語言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因素,教師或家長對學困生的輔導也只是局限在英語知識以及學習方法上,卻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指導。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困生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以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實現。
一、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心理因素
1. 自卑、膽怯的心理。高中英語學困生普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如果經過了努力,英語成績依然不好,或者是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困難,這些學困生就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加之受到教師的批評與同學們的嘲笑,學生的自卑心理會逐漸加強,更加不愿意學習英語。而且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自尊心比較強,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說錯會被同學嘲笑,因而不愿意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障礙會逐漸增加。
2. 焦慮的心理。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年的英語,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隨著英語知識的難度逐漸增加,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出現了差距,一些學生在英語成績落后于他人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急躁、焦慮等心態,加之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負擔比較重,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嚴重不足,遇到困難時就會退縮,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
3. 叛逆心理。高中階段學生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存在著嚴重的唯我獨尊的現象,在英語學習中,如果教師和家長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存在差異,就會出現對立的情緒,而且反感教師的批評與家長的勸告,在英語中學習中叛逆心理比較強,與教師、家長對著干,認為這種方法是對教師、家長最好的反抗。
4. 孤獨的心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困生的態度是不管不問,這些學生沒有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機會,會給他們一種自己與英語學習距離甚遠的感覺,甚至認為自己是英語課堂中多余的部分,與教師、同學幾乎沒有交流,從而形成了孤獨的心理。
二、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心理因素的對策
1. 加強教師與學困生的情感交流。教師應充分了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對癥下藥。學困生也有自己的想法與進取心,很多學困生之所以出現學習困難的現象其實并非自己的意愿。教師應全面了解學困生,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關心、愛護學困生,使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用情感教育感染學困生,并通過聊天等方式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使學困生從喜歡教師進而轉移到喜歡該教師教授的學科,從而提高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的情緒會對學困生的思維等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幫助學困生,使他們能夠科學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學習英語。
2. 強化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要積極轉變學困生的英語學習狀態,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愿意學習英語。英語學習相對于其他學科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學困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熱情。很多英語學困生之所以不愿意學習英語是因為英語學習的障礙比較多,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使英語教學的難度降低,設置學生比較容易實現的教學目標,使學困生在逐步的成功中體會到喜悅的樂趣,漸漸愛上英語。
3. 指導學困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促進高中英語學困生實現良好的英語學習效果,強化英語能力。教師要指導學困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困生的出現是因為英語學習的方法不夠科學,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困生進行英語知識的灌輸,還需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特點等,為其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例如,快速學習法、綜合學習法、暗示學習法以及相關的學習技巧,使學困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英語學習風格和特點。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困生的特點進行個別的指導,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動力。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是比較特殊的人群,教師應給予學困生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使他們能夠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并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以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編輯:趙玉梅